自貿試驗區建設正在開啟新空間。《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期以來,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動作不斷,相關規劃方案密集出爐,既有不同省份自貿試驗區之間的聯盟,也有本省內自貿試驗區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其他平臺的創新聯動發展。業內人士指出,自貿試驗區發展不再單點突破,有望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形成新一輪開放探索,區域聯動作用、產業協同效能有望進一步凸顯。
“加強聯動發展是大勢所趨,無論是戰略優勢互補還是產業跨界協作,無論是政策環境營造還是監管模式創新,聯動各方在制度探索與產業發展等層面可以開創更多新的可能性。”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商務部自貿區港司數據顯示,我國自貿試驗區布局從2013年上海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28.78平方公里開始,逐步擴展擴容,發展到21個自貿試驗區,共計67個片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還將進一步完善。
在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看來,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既有現實性,也有緊迫性和必要性。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自貿試驗區遍布21個省份的多個地方,這些片區不能各自為政,孤立發展,要在更大范圍內結合實際情況,加快聯動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管理制度創新、簡政放權、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聯動發展有利于各個自貿試驗區的協作和共同進步。
近期,長三角四個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進入加速施工期。5月10日,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宣告成立。根據規劃,聯盟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現有功能性平臺資源,做強做優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金融創新、跨境研發等十大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自貿區聯動發展。
6月7日,長三角開放平臺聯動合作論壇召開,這也是三省一市自貿區、開發區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區首次相聚探討開放平臺跨省域聯動合作發展路徑。論壇上,各方進一步明確了四地共同推進數字化改革、廳縣合作、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合作以及長三角境內外園區和開發區聯動合作的方向,并簽署了安徽、浙江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