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西城區明確,2020年7月31日后購房家庭,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有媒體分析稱,這放出了學區房的終極大招,“學區房永遠漲,一房解千愁”的局面恐怕要徹底改變了。
除此之外,海淀區也早已宣布,2022年1月1日后,戶籍從外省份或本市其他區遷入海淀區的適齡兒童申請入讀小學時,將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改為在區內協調解決。同時,對區內九年一貫制學校對應片區實行“九年一學位”。
簡單說來,就是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將全面實施多校劃片政策,多校劃片政策是遏制學區房的終極大招嗎?筆者并不這么看。這最多只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外圍措施,如果不能切實縮小學區與學區之間、學區內學校之間的辦學質量差距,很難消除家長的擇校焦慮。
北京市從2019年提出多校劃片,到今年明確以多校劃片為主,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購買學區房的擇校功能,由此讓學區房降溫,包括規定“九年一學位”,以及對于遷入學生實行區內統籌協調,均有此意。
但需要意識到,實行多校劃片,只是過渡措施,以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外圍措施,要全面緩解家長的擇校焦慮,需要加大對學區內薄弱學校的投入,縮小學區內學校辦學質量的差距,以及學區與學區之間的辦學質量差距。
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也就是說,實行多校劃片政策,主要原因是這一區域義務教育嚴重不均衡,通過實行多校劃片,一方面,可以讓購買學位房的擇校功能減弱,以前只要購買了與熱門學校對應的學位房,就可直接進熱門學校,這導致學位房價格飆升,出現炒作學區房的亂像。
另一方面,也讓原來對口薄弱學校的適齡學生,有機會進原來的熱門學校,實行多校劃片政策后,將進行統一的電腦搖號派位入學。由于涉及具體利益的調整,對于多校劃片政策,原來對口熱門學校的居民,就不太贊成這一政策,因為可能被派位到相對薄弱的學校不說,上學的距離會更遠。當然,原來對口學校比較薄弱的居民,則表示支持。因此,多校劃片政策是需要逐步推進的。
但多校劃片終究只是過渡措施。最終的就近入學,應該還是單校劃片入學,這可更好地落實就近入學原則,同時也避免實施多校劃片政策后,家長依舊可能存在的擇校焦慮。如果學區內學校辦學質量差距一直存在,那家長對搖號結果就可能不滿。另外,推進多校劃片政策,其目的是讓這一片區內的學校均衡發展,如果實現了片區內的學校均衡發展,那就不需要再實施多校劃片政策,完全可按單校劃片對口入學了。換言之,一個地區需要繼續推進多校劃片入學政策,說明這個地區義務教育嚴重不均衡。
什么時候從多校劃片再回到單校劃片對口入學,這就要看實行多校劃片政策之后,有無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措施。客觀而言,多校劃片政策只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外圍措施,在實行多校劃片政策之后,政府部門必須加大對學區內薄弱學校的投入,做到學區內所有學校辦學質量與辦學條件一致。同時,還應該注重學區間的辦學質量差距,要做到所有學區的辦學質量和條件一致。如果學區間存在辦學質量差距,在實行多校劃片政策后,以前的“學位房熱”,就會變為“學區房熱”。
為此,與多校劃片入學政策配套,就要推行學區制管理。所謂學區制管理,是每個學區要成立學區教育管理委員會,學區教育管理委員會由人大代表、政府教育官員、學區內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和社會人士代表共同組成,具體制訂學區教育發展戰略,以及監督落實學區內學校電腦派位政策。要以均衡發展為基本原則,確定學區撥款預算,這對推進學區內學校均衡發展十分重要。以筆者之見,我國各地都應該成立教育撥款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教育撥款預算,這可解決由政府部門主導,依舊想打造少數名校的撥款問題。在當前,有的家長對電腦搖號派位政策,也有疑慮,擔心是假搖號,有暗箱操作,要消除家長的疑慮,也要發揮學區教育管理委員會的作用,監督電腦派位公開透明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