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是農業農村部認定的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近日,該區組織召開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層監管人員能力提升暨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整治培訓班,始終聚焦重點品種,采取精準治理模式,建制度、控源頭、抓生產、盯上市、強執法,加快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
大豐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聚焦韭菜、芹菜、大蒜等12個品種集中開展整治;按照采取“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個一”精準治理模式以及“兩摸清、兩落實、兩到位”目標要求,制定治理任務清單、明確整治路線圖,召開專題部署會議,強化分工,明確職責,將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納入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等指標體系中。
全面摸排,網格管理 確定整治標準,按照豇豆、韭菜、芹菜上市全覆蓋、大蒜面積達到5畝以上,蛋雞、烏雞1萬羽以上,肉牛、肉羊100條,“四條魚”20畝以上的標準全面摸排全區12個品種生產主體。組織植保、蔬菜、作栽、畜牧、水產技術推廣等區農技專家團隊對12個品種風險隱患點進行分析,印發病蟲害發生規律宣傳紙5000份,制定關鍵環節管控措施。結合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智慧監管體系建設,將1838家生產主體實施網格化管理,逐一細分到人,推進監管責任落實。
區鎮聯動,全面整治 專項行動以來,嚴格農獸藥管理,累計巡查生產經營主體1006家次,監督抽檢產品44批次,查處農獸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案件10起。加快追溯信息化應用,積極推動12個品種主體納入江蘇省質量追溯平臺管理,并對照追溯品種目錄開展農事檔案核查,加大對12個品種承諾達標合格證出具情況檢查。為進一步提升對整治產品檢測精準性,大豐區農業農村局加大財政投入,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擴大應用膠體金免疫快檢技術工作方案》要求,為鄉鎮監管站統一更新膠體金檢測儀器13臺。
宣傳引導,社會共治 結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引導市民關注整治品種安全,加大違法行為投訴舉報,推動社會共治;采取“區級+鎮級”輪訓全覆蓋的模式加大生產主體培訓,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先后已舉辦專項培訓5期,印發綠色生產規程、綠色防控指導書、宣傳明白紙等宣傳資料2.5萬份,宣傳橫幅150條,生產經營主體禁限用農藥宣傳畫張貼全覆蓋。
(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