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第十一屆中國·洪澤湖放魚節(jié)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qū)舉行。當天放流各類魚苗種5萬尾(只),共計5000余斤。據江蘇省洪澤湖漁業(y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全年預計向洪澤湖放流各類苗種3億單位。
洪澤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庫、航運樞紐,又是漁業(yè)、禽畜產品的生產基地,是蘇北地區(qū)最重要水源地之一。
數據顯示,2020年,洪澤湖水產品總產量4.947萬噸,其中養(yǎng)殖產量2.23萬噸,捕撈產量2.717萬噸,洪澤湖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392元,其中涉漁收入為18971元。10月10日起捕撈漁民全部停止捕撈作業(yè),約1.2萬人轉產上岸。
此次活動是“退捕禁捕”后洪澤湖首次舉行的大型放魚公益活動,目的在于養(yǎng)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湖泊生態(tài)修復。啟動儀式當天共放流鳙、花骨魚、赤眼鱒、中華絨螯蟹扣蟹等各類苗種5萬尾(只),共計5000余斤。
自2011年起,中國·洪澤湖放魚節(jié)已連續(xù)舉辦了10屆,每年向洪澤湖放流各類苗種約30萬斤,其中濾食性魚類鰱鳙3500萬尾,每年能濾食藍藻3萬噸、形成漁業(yè)碳匯1100噸。
10年來,放魚節(jié)為社會各單位、團體和個人提供了捐資放流的平臺,已累計舉辦網民、親子、市民、學生代表、慈善捐贈等200余專場活動,共放流各類魚苗20億單位,吸引了1.5萬余名群眾參與。
工作人員介紹,濾食性鰱鳙魚每生長1公斤可消耗掉40—50公斤的藍藻、綠藻,有效降解水中的氮、磷等營養(yǎng)因子,濾食性魚類是“凈水能手”。通過舉辦放魚節(jié),可以增殖放流生態(tài)凈水魚類,利用生物操控手段改善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李亞成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