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80、90后開始育兒時,不抗拒零食、選擇健康兒童零食已經成為新一代父母的共識。京東超市將兒童零食作為戰略扶持的新品類,通過流量、供應鏈、全渠道、全域營銷等舉措重點布局兒童零食賽道。另有數據顯示,“雙11”期間,寶寶零食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5倍。另據華映資本估算,兒童食品中的主要類目兒童零食,市場規模在2023年有望達到210億美元,約合近1500億元。從增速角度來看,兒童零食預計未來5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3.7%,高于休閑零食未來5年7.8%的復合年均增長率。
但賽道的火熱、資本的涌入,并不意味著國產兒童零食品牌能借風口一沖上天,尤其對于在“安全性”上要求更高的兒童零食細分賽道來說,產品的原料、研發、生產等供應鏈的完善更應成為重中之重。而這需要建立在標準的基礎之上。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食品安全監管及執法稽查工作的重要依據。但從法律法規來看,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尚未明確“兒童食品”概念,《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類別名稱和品種明細中也沒有“兒童食品”;從市場上來看,兒童食品產品執行標準通常是普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團體標準或者企業標準。有專家表示,兒童食品相關標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羈絆了行業的發展。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于去年發布了團體標準《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其中明確,兒童零食的食品添加劑指標向嬰幼兒輔食標準看齊,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感官包裝確保安全,規定產品的組織形態不能有明顯尖銳突出物,產品的口感不崩牙等;包裝結構的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安全性,在兒童使用過程中不應對其產生傷害,如割傷、誤食等風險;強制標出過敏原。記者走訪線下商超發現,眾多兒童食品的食品添加劑指標相較于該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電商平臺上卻有不少企業推出的兒童食品向國家已出臺的嬰幼兒輔食的相關標準看齊。
除了《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之外,相關行業組織和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兒童果凍》《兒童糖果巧克力通用要求》《兒童飲料》團體標準的制訂工作。業內人士認為,要從原材料、產品研發、生產工藝、質量管控、物流運輸、銷售服務的各個環節,為兒童零食每一個品類量身定制供應鏈體系標準。目前,不少兒童零食企業采用的代加工生產模式加大了食品安全風險。
對此,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做好兒童食品,需要產業鏈的完整度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以及品質的穩定性等。“就兒童零食行業未來發展來看,除了滿足消費端的需求,還需要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渠道端共同發力。從政策端來說,要有國家標準支撐。”
兒童食品安全正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國務院于9月27日印發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將“兒童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列入主要目標,提出加強兒童食品安全監管,完善兒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此次回復中也提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五條也明確了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的相關規定。完善兒童食品安全標準,夯實兒童食品安全監管基礎。
食品包裝安全隱患須警惕
在兒童食品標準的制定中,兒童食品包裝帶來的安全風險值得關注,對所用包材的相關標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要注意一些食品包裝帶來的環境雌激素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北京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時國慶表示,環境雌激素就是指一些在生物體內能夠產生類似雌激素的生物效應的污染物。
時國慶進一步解釋,環境雌激素是“環境內分泌干擾物”中的一類,世界衛生組織對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定義是一類能改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的,進而對生物體整體、后代及種群造成負面影響的外源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如環氧樹脂通常用作食品罐頭、金屬瓶蓋及輸水管道中的防銹或防腐蝕油漆,聚碳酸酯塑料常被用于制造食品和飲料中的包裝盒或容器。
此外,在選擇兒童零食方面,科信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建議,應注意看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如辣條標注鈉的營養素參考值(NRV)占比137%,也就是說,吃100克辣條,即攝入了一天所需鈉的137%,這意味著超過了健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