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徽化作太陽照耀大地,冰墩墩、雪容融站在北京天安門前,和大家高興地打招呼……”近日,璧山正興鎮沙塝村村委會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這是一名叫徐靈芝的小朋友用在村里積分超市兌換的水彩筆畫的一幅手工畫,不僅表達了小朋友對黨的敬意,更是在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分制”后,基層群眾主動樹新風、促振興的生動縮影。
今年6月以來,正興鎮以“積分制”為突破口和發力點,從愛黨愛國、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孝老愛親、團結互助、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環保衛生和移風易俗等方面進行激勵考核,推動群眾逐漸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過客姿態轉變成“共建共治、人人參與”的主人翁心態。積分在基層持續不斷“律動”,基層治理新風拂過鄉間,“跳躍”在田埂。
“破譯”新方式 “積”點滴之功
近日,在正興鎮沙塝村團坡壩子,暖陽溫柔地傾灑而下,讓這里比平日多了幾分生氣。只見孩子們追逐嬉戲、歡呼雀躍,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互道家常,呈現出一幅和諧美好的幸福生活圖景。
而就在半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泥巴地,每到下雨時便泥濘不堪,讓附近居民不堪其擾。但正興鎮“積分制”試點運行,讓事情迎來了轉機。“群眾不僅可以拿積分兌換商品,還可根據自身需求,向黨組織‘點單許愿’,實現‘積分兌心愿’。”該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于是,沙塝村團坡壩子的硬化便成為了該鎮“積分制”兌換的第一個心愿。村里召集積分管理工作隊審定同意后,與6位“點單許愿人”簽訂心愿定制積分預支協議書,明確心愿具體事項、責任義務等,以提前預支積分方式完成“點單”。
百姓“許愿”,村社“兌現”。原本計劃兩個月完成的團坡壩子硬化,不到一月便完成改造,超前完成心愿定制,群眾更是樂開了花。
“點單許愿人”周瑜表示,村里的積極態度讓他們“償還”積分更有動力。如今,村民傍晚常在此處歇著涼、跳著舞,一派幸福新氣象。積分兌換新方式,在點滴之處“積”攢點滴之情,用點滴之情“積”淀基層之美。
“活化”新資源 “積”尺寸之功
在“積分制”工作中,試點村科學運用集體經濟的紅利,善于借助本地企業的力量,持續讓積分“春風”吹拂到村莊每個角落。
沙塝村團坡壩子硬化的心愿兌現是重慶鑫科新型材料建筑有限公司與集體經濟“共同發力”的成果。為緩解村集體兌換心愿的經濟壓力,該村黨總支書記羅澤洪動員鑫科公司免費提供混凝土澆灌院壩,同時村積分管理工作隊也為公司進行公益積分,并按照公司意愿將公益積分“贊助”指定弱勢群體進行心愿兌換再次反哺社會,形成共治良性循環。
壩子硬化了,配套設施也得跟上。村里用集體經濟收入,在院壩周圍打造小花園,整治人居環境,“超額”完成群眾心愿。
羅澤洪說:“搞好‘積分制’試點,要聯動企業、用好集體資源,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為基層治理打好堅實基礎。”活化的資源,讓“積分制”更有活力、基層治理主體更加活躍。
“解鎖”新渠道 “積”跬步之功
“積分制”試點工作不僅通過線下“三級院壩會”等形式向在家群眾宣傳推介,還利用線上渠道,將在外務工人群也納入“積分制”工作中,助推“積分制”遍地開花。
常住云南的沙塝村人夏洪利心系家鄉建設,多年來厲行好事不問回報,捐款捐物超過10萬元,是一張閃亮的“鄉賢名片”。為了頌揚他的奉獻精神,村里將其事跡列上“紅榜”,選樹好人典型、開展正面宣傳,并可讓其遠程積分。
“積分制”開展以來,夏洪利人雖然未到積分超市,但也進行了積分兌換。他通過電話委托村委將他的積分用于兌換生活用品,贈予雙殘戶家庭,溫暖直達困難群體身邊。靈活新形式,開辟新渠道,讓線上人群與“積分制”互促互融、雙向促進。
“小積分”撬動“大文明”。在“積分制”的激勵下,沙塝村面貌一新,村民的思想和習慣悄然改變,“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化新風”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下一步,正興鎮將把“積分制”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在轄區逐步鋪開,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以時時處處“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時代新風、文明鄉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