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顳下頜關節病錯He畸形的正畸治療是正畸臨床的熱點與難點。《上海口腔醫學》今年8月份第4期將發表沈剛教授的專家述評:《伴顳下頜關節病錯He畸形的正畸治療原則與方案》。
伴關節病錯He畸形,或稱病理性錯He畸形,是指伴有已經確診的TMD或有TMD影像學表現的錯He畸形,特別是對TMD高易感性的錯He畸形。泰康拜博口腔沈剛教授及其團隊依據臨床特征、病理機制及規納分類,提出對于正畸首診患者,正畸醫生要進行生理性與病理性錯He畸形的鑒別診斷。
論文提出了突吸退(突面畸形-髁突對稱吸收-下頜后退)、突吸偏(突面畸形-髁突不對稱吸收-下頜偏斜)及凹增偏(凹面畸形-髁突不對稱增生-下頜偏斜)等重要概念,對病理性錯He畸形發生發展的病理機制及臨床表現規律作了有益探索。
論文提出,伴關節病錯He畸形正畸治療總體原則是療前發現TMD跡象并告知患者、療中監測TMD動態并設置預案、療后追蹤TMD變化并頜位保持。其治療策略是糾正因TMJ病理變化而導致的頜位因素,通過頜位重建誘發TMJ改建,最后達到咬合重建;其治療方法包括S8-SGTB、S8-SGHB、S9、S10等正畸矯形技術。
《上海口腔醫學》雜志是由邱蔚六院士任名譽主編、張志愿院士任主編,鄭家偉教授任常務副主編的國家級大型口腔醫學學術刊物,也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Medline/PubMed 收錄期刊,在國內外口腔醫學學術界享有極高聲譽和影響力。
近年來,沈剛教授在《上海口腔醫學》雜志上發表了多篇報告正畸臨床總結及重要原創技術的文章,包括“矢向引導型互阻式矯形技術(SGTB)治療突面畸形—演化、變革與創新”【2015, 24 (5):513-518】、“突面畸形分類的原理與臨床意義”【2016,25 (2):129-135】、“科學審視透明牙套與舌側矯治技術-回顧與前瞻”【2018,27(2):113-116】、“SGTB 矯形誘發髁突改建的生物機制及臨床意義”【2018,27(3):225-229】、“突面畸形分類與下頜形態分析”【2018,27(6):561-566】、“凹面畸形診斷、分類與生長趨勢預判”【2019,28(5):449-454】、“偏頜與顏面不對稱畸形診斷、分類及臨床意義”【2021,30(1):1-6】其中多篇文章的摘要點擊量及全文下載量均取得較好成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