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垃圾分類,農貿市場是重點也是難點。相比其他場所,農貿市場每天產生各種菜葉、果皮、畜禽及水產品內臟等,垃圾產出量頗大。7月26日,成都市郫都區“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宣傳活動走進唐昌鎮鳴鳳農貿市場,鼓勵消費者用菜籃子、布袋子代替塑料袋,號召市場經營主體從源頭減量做起,實現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
活動一開始,來自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的趙璐圍繞“農貿市場如何開展垃圾分類”進行了分享。“經營過程中容易產生瓜果蔬菜等垃圾,市場經營主體可通過安裝預處理設備、堆肥等方式就地處理,并且還能變廢為寶,轉化成肥料等資源。”趙璐表示:“大家還應倡導顧客使用菜籃子、布袋子,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隨后,來自唐昌鎮的志愿者代表楊盈發起《垃圾分類“凈”市場,綠色低碳迎大運》倡議,號召市場經營主體認真學習《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進行有效分類和準確投放;優化生鮮食材采購、庫存管理方式,減少損耗,從源頭減少廚余垃圾產生;同時倡議農貿市場、餐飲經營單位配置油水分離、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實現源頭減量。
活動現場還進行了垃圾資源化利用教學,志愿者現場講解利用水果皮如何制作成清潔酵素,并展示了郫都區堆肥試點小區廚余堆肥的成品肥料和小區居民使用抽油煙機廢油制作的肥皂。
“垃圾分類源頭處理是關鍵,做好源頭處理事半功倍。”郫都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舉辦此次活動,我們希望市場經營戶和消費者都能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激發大家落實垃圾分類的主動意識和自覺性,從源頭減量,實現資源化處理利用。”(記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