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專項檢查115次、發現安全隱患366處、下發書面整改通知書153份、約談物業服務企業30家……今年上半年,福州市房管局通過聯合執法等手段,大力整治兩輪電動車進樓和違規充電等現象,取得較好效果。
兩輪電動車使用靈活、停車方便,非常適合市民騎著上下班、接送小孩、出門買菜。福州市電動車保有量近幾年快速增長,一個重要的原因正在于此。
然而,兩輪電動車帶來便利,也帶來管理難題,甚至引發多起安全事故。近期,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先后發生兩輪電動車爆燃致人受傷的事故,福州市某小區也在短期內連續出現兩起自燃。一樁樁觸目驚心的事故,充分說明加強兩輪電動車管理極其重要、刻不容緩。
當前,談及兩輪電動車管理,疏堵結合是共識。按照這一思路,各地展開了一些嘗試探索:有的小區在路口設置路障,禁止兩輪電動車入內;有的小區在電梯內安裝智能化監控設備,識別出兩輪電動車進入后自動停止運行;還有的小區專門劃出電動車停車場,安裝繳費充電設備……
這些措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也很容易引發新的問題。比如,有的兩輪電動車只能露天停放,雨天使用極不方便;有的小區建設了統一充電設施,但數量少、易損壞、收費高,以至于成為物業的創收工具。疏堵結合往往變成堵為主、疏為輔。畢竟,禁止兩輪電動車進小區只需建一道欄桿,但解決戶外充電和停放等難題需要足夠大的場地、投入不菲的資金,要建設足夠多的充電設施,持續投入人力和精力維護。
簡而言之,“堵”比“疏”要容易得多。一談到“疏”,就不可避免會涉及規劃和成本等問題。如何確保開發商拿出寶貴土地建設足夠的電動車停車場?如何切實保障充電價格實惠?值得思考。
管好兩輪電動車,不妨向機動車管理取取經。與兩輪電動車相似,機動車也無法完全避免自燃等現象,但由此引發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卻相對要少。究其根本,就是有關部門對機動車的管理更加規范,運營以及維保、停車和保險等都有章可循。
小小的兩輪電動車,涉及千家萬戶的安全出行問題。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兩輪電動車的保有量約3億輛,超過機動車的2.7億輛。管理好兩輪電動車,絕不是哪個部門單獨能做好的事。期待相關部門能從頂層發力,以立法為基礎,不斷完善監管手段,推動小區、市場不斷完善停車位和充電站等設施建設,讓兩輪電動車從生產的第一刻開始,全鏈條置于監管之下,全時段得到妥善服務。(黃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