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緊盯防范社會矛盾風險,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拓展綜治視聯網新功能,強力推進“線上調解+司法確認”糾紛化解模式,著力為人民群眾鋪設便捷、高效的矛盾糾紛化解“快車道”,實現矛盾糾紛穩妥化解在當地。
2020年以來,一師阿拉爾市健全完善人民調解委員會361個,其中,交通事故、勞動爭議、醫患糾紛、消費者權益、信訪、婚姻家庭糾紛等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6個;選配人民調解員1892人,其中專職人民調解員210人,實現師市、團(鎮)、鄉、連隊(村、社區)調解組織全覆蓋,推動各調委會場所、人員、經費、設備、制度“五落實”。形成以專兼職網格員為基層矛盾調解的中堅力量的“人民調解員(網格員)+聯戶長+民(輔)警”協作配合的多元解紛隊伍,成為基層矛盾隱患的“千里眼”“順風耳”和“消防員”,筑牢社會矛盾風險的“第一道防線”,確保矛盾風險化早、化小。
構建矛盾聯調機制。建立由師市黨委政法委統籌協調、35個成員部門、19個團(鎮)、鄉、街道共同參與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信訪調處、司法調解“四調聯動”體系,構建“跨領域、多層級、全方位、多元化”大調解工作機制,形成矛盾糾紛聯調、突出問題聯治、社會風險聯控、平安師市聯創的工作格局。自2020年以來,全師市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0049件,調解成功率99.2%,涉案金額2億余元。2021年,訴訟案件數較2020年下降1200余件。
該師市還打破部門(單位)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法官、人民調解員、當事人、涉事主管部門等多方同時在線視頻互動,形成“基層排查吹哨—職能部門報到—線上視頻解紛”的工作模式,即使最偏遠的連隊(社區),也可就近解決居民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2020年以來,通過視頻聯網接待信訪群眾1000余人,排查、化解合同、鄰里、小額債權糾紛案1400余件,訴訟答疑163件、210多人,使當事人服判息訴,極大地便捷了基層群眾各類矛盾糾紛訴求的化解。
此外,該師市在各團(鎮)、街道辦設立17個“法官工作室”,并推行“一連(社區)一法官”制度,指導基層依法調解和“線上”司法確認;3個基層法院與轄區團(鎮)、街道、連(社區)調解委員會、行業性調解委員會、公證機構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構建訴、調對接機制,常態化開展委派委托調解,由司法局常年派駐10名專職人民解調員引導訴訟,分流案件,對自愿調解的當事人由專職人民調解員先行調解,不愿調解的由法官向當事人釋明法理,實現了案件快慢分道,提高了解紛效率。對有給付內容的案件,法官、人民調解員、當事人、涉事主管部門通過網上遠程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由調解員引導當事人“線上”申請司法確認,法官依法出具裁定書,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
通過充分彰顯“線上調解+司法確認”的不收費、抗反悔、可執行、減訴累、促和諧、提效率六大優勢,實現了便捷服務群眾與加強社會治理雙贏。2020年以來,一師阿拉爾市兩級法院共辦理司法確認案件3001件,涉及金額1.5億余元,為當事人節約訴訟費300余萬元,節省辦案經費20余萬元。同時也節約了司法資源,使員額法官能夠集中精力辦理疑難復雜案件,暢通了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跑出了社會治理“加速度”。(潘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