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舉行的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民政部近日印發的《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刪除了有關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的概念,所有規定不再區分城鄉,統一規范為“最低生活保障”。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指導地方逐步減少低保工作的城鄉差異,推動低保制度城鄉統籌發展。
“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推動共享發展理念的重大戰略部署,實現共享發展,需要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上有所作為、有所突破,切實回應人民期盼,以更加公平可持續的制度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共享發展”上做出了積極努力。
在縮小城鄉保障差距方面,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老年人都享有養老金,全民醫保目標基本實現,社會救助制度實現應兜盡兜、應救盡救。今年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示,將與最高人民法院溝通,適時修改完善人身損害賠償制度,統一城鄉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準。說明政府的發展理念,已經轉到以城市標準去看待農村,以城市的服務去服務農民。或許,用不了多長時間,也可實現城鄉醫保、城鄉養老等方面的無差別待遇。
在縮小體制內外差別方面,中央和各地在積極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從一些城市的探索看,彼此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深圳于2007年就開始探索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為全國改革探路。自2010年1月1日起,深圳市所有新進公務員實行新的社會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公務員與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
在縮小區域間水平差距方面,在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全國統籌,解決跨省就業和跨省就醫帶來的社保異地轉移和異地報銷、養老保險異地轉移等方面,全國各地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其他方面,像托育服務、分級診療、保障性租賃住房、義務教育學區安排、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等,同等的公共服務權益正在覆蓋更多人群。
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不斷增加社會保障投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但也要看到,保障制度的差別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改革無法一蹴而就。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堅持先“保基本”的基本原則,立足現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地發展社會保障,使社會保障待遇水平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這是實現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碌碌無為,而是力所能及地能多保障一點就多努力一點。 □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