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實習生 祝心璐 通訊員 陳水靈
(相關資料圖)
“老師,以后還有課嗎?我想繼續來玩。”8月4日下午,武漢東湖高新區華誠里社區朗詩里程小區,主題為“愛伴童行 筑夢未來”的陽光成長營暨暑期公益托管班結營了,有小朋友拉住志愿者丁敞,問后期還有沒有托管班,意猶未盡。
(相關資料圖)
這次開班于7月24日的陽光成長營,無論是教課的老師,還是負責課間管理的志愿者,大多是居住社區或者工作在附近的年輕人,80后社區居民丁敞,是這個托管班的發起人之一。他在定居光谷后,業余一直在做義工。他的初衷跟其他熱心居民的想法類似:為自己的家園奉獻所能,共享美好和幸福。
牽頭辦起公益托管班
華誠里社區居民中很多是在光谷工作的高學歷年輕人,3-12歲孩子約有1300名。孩子們如何過好寒暑假,成了社區和居民都很關心的問題。
上述陽光成長營很受歡迎:從今年7月22日8時30分開始線下報名,但7時許就有家長在社區門口等待,18分鐘以后計劃招收名額就滿了。這項服務,一直持續到8月4日。
丁敞等志愿者不是第一次做托管班服務,但全程負責運作是頭一回。他們提前幾周準備,首先根據以前調查結果,設置了小朋友比較感興趣的科普、實驗、手工、傳統文化、人工智能等課程。其次招募公益課老師,結果報名者要么是小區能人,要么是科技從業者、高校或教培機構老師。
丁敞建議,如果志愿者是高校院所的,在開場時可以增添一個介紹環節,比如講講自己的發展歷史和特色學科,提高小朋友對進入名校的向往,而其他合作機構可以介紹一下自身從事的業務領域、對社會的貢獻等,讓小朋友多了解一些職業方向。
丁敞工作時間靈活,開班階段服務做得比較多,經常能第一個趕到活動現場。有一個細節服務他會堅持做到:拍下小朋友的照片發到家長群中。他說:“換位思考一下,我也是家長,如果在群里看見小孩開心學玩的照片,也會感到放心。”
常態化服務青少年成長
為了讓社區青少年包括自家的孩子陽光快樂成長,丁敞等居民志愿者還有更長遠的考慮,剛結營的陽光成長營只是第一步。
7月10日,丁敞、蔡娟林、張勇等志愿者碰到小天使社會組織過來征集需求,交流之后常態化做青少年群體志愿服務的想法,越來越堅定。
7月11日,在社區和社工的支持下,丁敞等人一起開會溝通,嘗試組建一支陽光成長志愿隊,主要宗旨還是常態化、平臺化、規模化幫助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
據了解,陽光成長志愿服務隊正在從計劃逐漸變成現實:完成了初步章程和組織管理守則,準備走程序向街道備案;已經建立了核心人員檔案,大家推薦丁敞擔任隊長;進行了志愿者招募,首批加入的熱心居民有10多位。
丁敞透露,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成長營繼續開下去,有一些這次沒報上名的也希望后面能獲得名額,所以接下來第二期服務還是會開下去,目前正在社區指導下,考慮要不要新增服務的年齡段和人數,還有如何去有效管理和保證更多小朋友的學習、娛樂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