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間,飛龍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5800萬元-7000萬元,同比增長565.48%-703.17%,上年同期公司盈利871.55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12元/股-0.14元/股,上年同期為0.02元/股。
這樣的數據對飛龍股份而言是相當亮眼的。在去年,受芯片缺乏、疫情和地緣沖突導致原材料價格高昂、傳統燃油車業務萎縮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營收和利潤有所下滑,但隨著公司新能源熱管理業務加快放量、原材料價格回落和發動機熱管理部件產品訂單回暖,飛龍股份的業績實現大幅回升。
原料價格回落,商用車市場復蘇開啟 混動汽車快速上量
飛龍股份業績同比大增,首先與三大顯著的外部因素有關,其中之一就是原材料價格的回落。
作為汽車零部件廠商,飛龍股份發動機熱管理部件產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生鐵。以鑄球鐵資源為例,自2022年鑄球鐵價格達到高位后處于下行態勢,到今年3月23日價格為3780-3790元/噸,去年同期價格在4480-4490元/噸左右,跌幅達15.6%。
公司發動機熱管理部件產品的另一個主要原材料是鎳。數據顯示,上海電解鎳的價格從今年年初的240250元/噸的高點一路下降,在3月下旬達到179100元/噸的低位。光大期貨認為,原料端價格受到產品價格戰影響而承壓,同時中間品和硫酸鎳進口增幅明顯,在供強需弱的格局下鎳價缺乏支撐。
第二方面,公司經營數據的同比好轉也與商用車市場的復蘇有很大關聯。
根據中汽協數據,我國商用車產銷量自2020年突破500萬輛大關后就開始逐年下滑,2021年銷量下滑到479.3萬輛,2022年更是創出了330萬輛的新低,同比下降了31.2%,幾乎跌落到2008年的水平。
不過,今年以來商用車市場春潮涌動,2月商用車產銷分別為31.7萬輛和32.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61%和79.4%,同比分別增長13.5%和29.1%,其中輕卡環比增幅達97.75%。
3月29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組組長謝國平在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上表示,今年是商用車行業的復蘇之年,預計2023年商用車總量規模可以接近400萬輛,較去年增長20%左右。
謝國平認為,這主要出于三大原因:一是宏觀經濟復蘇向好,這是支撐商用車市場需求回歸的主導力量;二是車多貨少的局面改善,貨運環境好轉;三是環保類政策、合規類、管理優化類政策都可以形成正向帶動作用,為商用車復蘇提供有效的力量。
第三方面,公司業績的增長與混動汽車需求暴增密不可分。
根據中汽協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純電動汽車銷量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混動汽車銷量151.8萬輛,同比增長1.5倍。
細分龍頭優勢顯著,優質客戶不斷增加
從內部因素來看,飛龍股份此次一季報利潤回到增勢,也與公司自身的龍頭地位與內生增長動力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飛龍股份成立于1952年,從1964年開始生產汽車配件,至今已有近60年的汽車配件產銷史,主要包括發動機熱管理部件產品和新能源熱管理部件產品。
根據立木信息咨詢發布的《中國汽車電子水泵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報告(2018 版)》,2012年汽車水泵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經從15家收縮至8 家,進入產業整合階段,將由分散競爭向集中競爭過渡。這也意味著,未來只有具備了較大生產規模、強大的研發能力的企業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目前,飛龍股份具備年產700萬只機械水泵、450萬只電子水泵、150萬只熱管理控制閥、460萬只排氣歧管及500萬只渦殼鑄造的生產能力,在機械水泵和排氣歧管領域處于行業龍頭地位,隨著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其龍頭效應有望得到發揮。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公司的傳統主業保持穩健發展,機械水泵市占率穩定在20%左右,有望長期保持龍頭地位,而高鎳化排氣歧管相比于傳統歧管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強,公司高鎳化產品穩定放量將持續貢獻業績彈性。
今年以來,公司持續收到項目定點:1月12日與某國際汽車零部件公司簽訂《單獨供貨協議》,成為其渦輪增壓器殼體的單獨供應商;3月14日與國際汽車公司簽訂《產品開發協議》,成為該客戶某電子水泵項目單獨供應商;3月22日全資子公司獲得某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子公司電動油泵總成項目的定點;3月28日中標某公司服務器系統、車載系統及充電樁等多個項目的電子水泵和熱管理系統產品……
東方財富證券認為,目前原材料價格如生鐵、鎳等有所回落,同時公司渦殼、排氣歧管、機械水泵等傳統產品訂單回暖,新能源業務如電子水泵系列產品、熱管理系統產品等快速增長,業績有望逐季好轉。
加快布局新能源業務,產能建設步伐緊湊
對于造車企業和與之相關的產業鏈而言,汽車電動化勢不可擋,朝著新能源方向轉型和布局是必經之路。
“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汽車電動化明顯提速,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中國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達27.6%,同比提升超12個百分點。在此帶動下新能源熱管理市場空間持續提升,2021年我國新能源電子水泵市場規模約為26.3 億元。
相比于單價100至200元的傳統機械水泵,電子控制水泵單價為200至300元。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由于需要對三電系統進行精確的溫度控制,在使用水冷的情況下每輛車需要2-5 個電子水泵。量價齊升,布局電子水泵領域已經是行業的不二選擇。
在此背景下,飛龍股份看準機遇,2009年聯合高校開始研發電子水泵,2016年底成立上海飛龍和蕪湖飛龍研究院兩家新能源研發中心,拓展業務至新能源汽車領域,歷經10多年開發,已形成完備產品體系。
在新的一年里,飛龍股份持續推進新能源熱管理領域產品布局,現已具備電子水泵和熱管理控制閥等新能源熱管理產品供貨能力,其中電子水泵功率平臺跨13W至16KW,在同行業中具備明顯優勢。
除了縱向拓展新能源業務外,公司還橫向拓展熱管理模塊,聯動電子水泵布局汽車冷卻系統。在新能源汽車各系統對工作環境的溫度要求更嚴格之際,熱管理市場或隨單車價值提升而獲得增長,據華經情報網的預測有望從2019年的157億元增至2025年的1278億元。
目前公司在穩健發展汽車領域熱管理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充電樁項目業務,同時著力開拓服務器、通信設備、5G基站、儲能、現代化農業器械和大型工程機械制造等民用領域,目前已有部分領域的項目開始發力。
現下,公司已經與理想、零跑、奇瑞、吉利、上汽、廣汽埃安、蔚來、越南VINFAST等76家主機廠建立合作關系,去年銷量將超100萬只,今年的在手訂單超300萬只。
一邊是充足的在手訂單,另一邊是緊緊跟上節奏的產能建設。
3月16日,飛龍股份公告,公司收到深交所出具的《關于飛龍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審核中心意見告知函》,深交所將按規定報中國證監會注冊。此次定增公司計劃以不超過7.8億元用于新能源冷卻部件產能建設,預計2024年完成驗收。
項目投產后將帶來電子水泵600萬只/年、熱管理部件560萬只/年的新增產能。根據公司測算,定增項目滿產后將貢獻營收27.8億元,新能源業務總營收有望達31.6億元,顯著拓展業績成長邊界。
以第一季度的亮眼業績為起點,飛龍股份持續擴張優質產能、布局新能源領域業務,加上原料價格降溫和商用車復蘇的影響,今年有望交出一份完美的業績答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