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綠色發展與全球經貿新格局”分論壇舉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綠色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展望未來經貿發展新圖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叢亮作主題演講,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致辭。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馬可、國際檢驗檢測認證理事會總干事哈娜·泰迪分別作主題演講。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主持論壇。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自然環境,我們需要探索一種經濟模式,讓經濟增長不再依賴過量的資源消耗。消費者對環保可持續的化妝品、食品、服裝等需求不斷增加。
她指出,僅靠市場驅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強烈的政治意愿。全球貿易參與國應積極主動地倡導將可持續發展納入相關的貿易協定中。各國政府必須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面努力,從機制、法規等方面幫助企業更好地向綠色商業模式轉變。
國際發展法律組織總干事簡·比格指出,公平公正、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對全球發展和全球貿易至關重要。我們要有一個有效的貿易和投資框架,為氣候友好型技術提供便利。只有這樣,才能夠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鼓勵綠色投資投向可再生能源、氣候適應性較強的基礎設施等。
“應對氣候變化將對國際貿易產生深刻影響。”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說。
在他看來,環境也類似一種要素稟賦。從國際貿易看,原來一些發達國家對產業要求比較嚴格,一些污染程度比較高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但隨著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提出降碳目標,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在發展中國家也難以生存。這就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必須通過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強度。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埃利奧特·哈里斯表示,相比生產制造,服務業的碳排放量更低,推動產業向服務業轉型將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全球社會應商定適當的指標,以衡量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的成果進展。此外,發達國家必須兌現資金支持的承諾,并提供技術轉移等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