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受美國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及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需求與運價呈現持續波動態勢。在此背景下,中遠海控(601919.SH/01919.HK)憑借前瞻性戰略布局與全鏈條協同能力,不僅穩住經營基本盤,更實現凈利潤202億元,歸母凈利潤175億元的亮眼成績,各業務板塊協同賦能,全球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展現出航運龍頭的抗風險能力。
根據8月28日晚披露的2025年中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090.99億元,同比增長7.78%;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人民幣254.94億元,同比增長3.40%,EBIT率達到23.37%。在市場承壓下,各項核心財務指標仍實現同比增長,彰顯其業務韌性的同時,更在EBIT率方面大幅領先馬士基等其他一眾競爭對手。
財務健康度方面表現亮眼,經營現金流凈流入257.77億元,財務費用凈收益20.98億元,投資收益達到30.17億元資產負債率穩定在43.25%,充裕的資金鏈為日常運營與業務拓展提供堅實支撐,也強化了應對潛在風險的緩沖能力。股東回報層面,公司每股派發中期現金紅利0.56元(含稅),派息總額占歸母凈利潤50%。上半年,公司加大回購力度,累計回購約1.02億股A股股票,回購約2.37億股H股股票,上述股份均已注銷,以實際行動傳遞發展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核心業務多點突破,凸顯抗風險能力
在全球航運市場持續震蕩的背景下,中遠海控在主業運營中展現出的動態調整能力成為企穩增長的關鍵。截至6月底,該公司自營集裝箱船隊已擴充至557艘,總運力突破340萬標準箱,加上91萬TEU的新船訂單儲備,規模優勢為航線靈活調配奠定基礎。
面對市場需求階段性波動,中遠海控在航線調整上具備充分空間。其過靈活調配遠東至西北歐、跨太平洋等主干航線運力,同步提升東南亞流向的運力供給,在鞏固核心市場份額的同時,不斷開拓新興市場、區域市場、第三國市場,做大做強增量市場空間,精準響應全球客戶對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與升級的新需求。公司集裝箱航運業務貨運量完成1328萬TEU,同比增長6.59%,其中,跨太平洋航線、亞歐航線、亞洲區內航線、非洲/拉美等其他國際航線、中國大陸航線貨量分別同比增長4.72%、3.88%、5.21%、11.95%、9.53%,構建起抵御市場風險的多重支撐點。
全球關鍵樞紐的聯動效應進一步放大了這種運營優勢。秘魯錢凱港與上海實現雙向直航,并進一步延伸至中國及南美西其他港口,成為連接亞拉貿易的重要中轉節點;海南洋浦港在鞏固東南亞-洋浦-美國運輸通道的基礎上,新增至阿布扎比雙周班直航航線,區域輻射范圍持續擴展,“港口+通道+網絡”的立體運營模式正不斷強化其全球供應鏈的穿透力。憑借海洋聯盟DAY9航線產品升級后形成的520余組直達港到港服務,中遠海控在時效與效率上的優勢更加凸顯,在同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數智綠色雙輪驅動,轉型成果加速落地
數字化與綠色化轉型的深度突破,成為中遠海控上半年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數字化領域,其布局的智能運價系統、智能艙位管理等數字應用已從技術研發走向實際運營場景,在線“極速訂艙”平臺與智能客服體系覆蓋全球主要貿易節點后,為客戶帶來了貨物全流程可視化追蹤的全新體驗。針對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等“新三樣”出口的特殊需求,專屬“出海直通車”實現公鐵海各環節無縫銜接;面向中小貨主的“跨境直拼”服務,則精準解決了小批量貨物運輸成本偏高的行業痛點,全鏈條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拓展。拖車服務已覆蓋至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除海運外的供應鏈業務收入達215.83億元,同比增幅8.37%,數字化供應鏈對主業賦能成效逐步顯現。
在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中遠海控于上半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公司已累計訂造42艘、運力達78萬TEU的甲醇雙燃料動力新船,顯著提升了公司船舶運力的綠色化水平。國內首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成功完成國產綠色甲醇的加注,標志著中遠海控從燃料生產到船舶加注的全鏈條環節已全面貫通。與此同時,環保集裝箱的采購工作也在穩步推進。此外,攜手上海港、洛杉磯港、漢堡港共同打造綠色航運走廊,系統性地推進碼頭岸電設施及綠色燃料供應鏈網絡的建設。這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該公司加速實現中長期脫碳目標。
面對下半年全球經貿格局的深度重構,中遠海控方面表示,將繼續錨定“以集裝箱航運為核心的全球數字化供應鏈運營和投資平臺”定位,通過優化全球資源配置、精益化成本管控、加速數智供應鏈與綠色轉型進程以對沖市場波動,在復雜變局中為客戶提供更優服務,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