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國有資產盤活高質量推動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重慶市召開市委六屆四次全會,聚焦“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全面部署國企改革、園區開發區改革、政企分離改革和國有資產盤活。2024年1月2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全文發布,再進一步對改革突破做出部署;一是培育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新國企。深化國企“瘦身提質”,加快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一企一策”明確國企主營業務和經營范圍,強化差異化精準考核。二是園區開發區布局更優、運轉更暢、效能更高。完成優化整合和機構壓減,編制發展規劃,制定權責清單,強化發展產業、服務企業功能,分行業分區域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三是構建責權利明確的政企關系,分類推進機關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全面“脫鉤”。四是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效能和運行效率。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健全府院聯動機制,加大“三資”統籌力度,綜合運用特許經營權轉讓、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等方式,引進有實力的央企、民企參與盤活。
根據重慶市《2022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截至2022年末,重慶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總額約為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負債總額3.7萬億元,所有者權益3.0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628億元,利潤總額345億元,凈利潤281億元。這些數據表明,雖然重慶已經積累了大量國有資產,但資產運營仍面臨挑戰,資產收益水平并不高,凈資產收益率僅為1.0%。重慶市國有資產呈現規模大、收益低、盤活挑戰較高的特點。
戴德梁行重慶公司總經理魏曉龍介紹,國有企業在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和穩定市場經濟運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國家正大力推動國企轉型,特別是政府平臺公司的轉型,并對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當前國有資產管理仍面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特別是國有平臺企業,在國有資產實物管理、資產權屬、運營收益評價、資產管理制度、運營團隊建設、資產配置、績效考核等多方面存在不足,這些問題一方面影響了企業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制約了企業融資、對外合作、產業引進,限制了國有企業做大做強。
魏曉龍介紹,中央從2018年開始布局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我們已在深圳、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服務過同類項目,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建議重慶國企可從七個方面開展“三攻堅一盤活”行動。一是開展全面資產梳理。對資產進行實地盤查,理順資產權屬,建立數字化資產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對資產進行分等定級。從戰略規劃、資產特性等多重角度出發,建立資產分等定級體系,明確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定位,有針對性的進行資產處置。三是完善資管業務發展頂層設計。構建以“便行動、見績效、宜考核”為核心的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策略體系,明確資產管理業務方向和實施步驟。四是優化資產管理制度。對現有管控模式、管理制度、流程進行評估,制定符合業務發展的制度流程體系,并與數字化管理系統相融合,確保制度設計的落地。五是開展重點資產盤活行動。通過項目包裝、融資創新、資產置換、國企混改等多種手段解決閑置、低效利用資產,煥發資產活力。六是建立經營性資產表現評價體系。設計國有資產運營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定期巡檢、自評和外部評價等評價機制,對國有資產運營狀況實施全面監控,保障國有資產運營效率。七是推動國有資產的資本市場運作。通過基礎設施公募REITs市場有效盤活閑置國有資產,形成國有資產的“投、融、管、退”完整閉環,實現國有資產的可持續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戴德梁行認為這七項具體措施將有助于重慶市在“三攻堅一盤活”行動中取得實效,促進國有資產的高效利用和國企的健康發展,進而為重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