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2月23日,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獲悉,廣東省提出開展食品安全治理“十二大攻堅行動”的3年來,以“中國好糧油”、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為抓手,全面實施了“優質糧食工程”。
截至2021年底,“十三五”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建設已全部完成。廣東全省累計投入5618.63萬元,完成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項目22個,投資完成率101.7%。新增檢化驗區域面積3064m2,增加檢化驗儀器設備793臺(套),增加檢驗指標數量537個,每年可增加檢驗樣品數量85680個,廣東全省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整體水平有效提升。
廣東充分發揮“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示范企業引領作用,示范企業通過自建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稻種,并提供新型種植技術,帶動農民分享產業發展紅利,有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實現穩產與增收互相促進。培育了一批具有辨識度、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廣東全省培育出41個“廣東好糧油”產品,多款稻米和粘米產品被遴選為“中國好糧油”產品。建成“梅州市客都稻米農耕文化展示中心”。多個產品質量高、競爭力強的區域化糧油品牌快速崛起。
為助力糧農增收增效,廣東不斷健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在廣州、韶關、梅州、惠州、江門、陽江、湛江、茂名、肇慶、云浮等產糧大縣共建成30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新增烘干設備、清理輸送設備、檢化驗類設備合計632臺,新增干燥類生產能力1534噸/天(批),年烘干能力55.99萬噸,實際年烘干濕谷27.82萬噸,新增清理、輸送、除塵類生產能力3580噸/小時。烘干作業時間比原來節省了33%,運作成本比人工曬谷降低了30%以上。使用烘干設備后糧食損耗率減少約5%,糧食損耗減少1.39萬噸/年,提高稻谷約10%的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