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區作為南京市的中心城區,水系眾多,因水聞名。近年來,秦淮區為強化水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摸排解決轄區河道水質存在的問題,以“一點一方案”為原則,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打造宜人宜居的生態家園。位于秦淮區內的永豐河,北起仙西鐵路,南至石楊路,總長約2公里,是一條無循環、無流動、無自我修復的獨立水系,水源主要為市政道路和企業片區雨水。今年以來,秦淮區通過管網改造、片區整改、引水補水、污水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工作舉措,使永豐河自4月以來,實現水質穩定達標,水體觀感良好,水質指標在全區水環境考核中排名靠前,徹底消除了劣V類水體,改變了永豐河黑臭的歷史。
秦淮區水務局、城管局,秦淮生態環境局等多家單位聯動,對永豐河各排水口逐一溯源排查,行政執法人員現場調查取證,嚴查違規排水。經溯源排查發現,12家企業片區存在內部管道結構性缺陷、雨污混接和戶出管混接問題,導致污水下河。秦淮區采用“一查二測三封堵四改造”的方式,督促企業按照“三步法”(首先上報整改方案、然后進行整改、最后聯合驗收)進行片區管網整改,經過4個月的幫扶督促,12家企業污水排放問題得到有力改善。
污水處理不及時易導致污水主管水位升高,當水位高于園區道路最低點標高時,造成雨天短時間內園區道路最低點污水漫溢。自今年3月以來,秦淮區對園區污水主管接管處進行污水提升改造,安裝四臺800立方/小時的污水提升泵,晴天通過輪換啟動1臺污水泵將園區污水控制在最低水位,雨天通過3臺污水泵排放園區污水,解決了園區污水倒灌現象,避免污水下河。
針對永豐河無外來水源引入形成“死水”的問題,秦淮區與市水務局、水務集團多次聯動,打開運糧河西路中水管,從運糧河西路沿紫霞路雨水管引入再生水對永豐河進行補水,增加永豐河水循環能力,避免河道長時間處于“厭氧環境”影響水質,讓永豐河水能夠真正“活”起來。秦淮區將不斷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執法強度,持續穩定永豐河水質,長效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營造優美的營商環境。(記者 劉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