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世界黃金協會11月30日舉辦“黃金+”報告發布會。會上,世界黃金協會發布了題為《何為“黃金+”,為何“+黃金”》的研究報告,該報告首次引入“黃金+”概念。報告顯示,2022年以來,受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不確定性風險增長,主要風險資產均受到負面沖擊。而黃金憑借極具韌性的表現,持續受到包括各國央行、主權基金、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和增持。聚焦國內,人民幣黃金成為今年以來國內表現最佳的資產之一。在當前的市場背景下,黃金配置價值和優勢進一步凸顯。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表示:“黃金作為一種非人民幣、與國內其他類別資產低相關,且能夠降低組合波動、提升組合回報的資產,其戰略性角色在當前環境中更應值得重視。通過深入研究,世界黃金協會發現,全球范圍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黃金,加強組合抗風險能力并提高風險調整后收益,這在包含全球各國央行、主權基金、養老金、基金產品等組合中均有所體現,我們把這一現象稱為‘黃金+’。”
報告顯示,自今年以來,面對強勢美元,全球多數非美元貨幣都出現大幅貶值。由于各國貨幣的下跌程度遠遠超過美元計價黃金的跌幅,因此以大部分非美元貨幣計價的黃金都獲得了不錯的漲幅。在全球主要風險資產和貨幣都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以各國當地貨幣計價的黃金逆勢成為少數表現穩健的資產。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通過增加黃金配置以對沖風險,并保持資產配置的平衡和收益的穩健,“黃金+”逐漸成為全球投資者資產配置的一大趨勢。
全球央行在近幾年持續購入黃金。世界黃金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2022年全球央行的凈購金量達673噸,這是全球央行連續第13年凈增持黃金儲備,也是有數據記錄以來最高的年度凈購金量。除央行以外,各國主權基金、大型機構投資者也在增加黃金配置。究其原因,還是“黃金+”在組合中起到了抵御貨幣貶值風險和多元化資產配置的作用。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