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11月開始,印尼棕櫚油出口量將明顯減少,加上進口大豆延遲到港,以及油脂市場進入傳統消費旺季,棕櫚油有望延續強勢格局。
10月以來,國內外棕櫚油價格整體大幅走強。筆者認為,這個趨勢有望延續至年底,棕櫚油將呈現一波中線級別的上漲行情。
首先,隨著東南亞雨季來臨,棕櫚油進入減產周期。氣象預報顯示,10月開始東南亞進入雨季,部分產區將面臨暴雨和洪水。雨季來臨將導致棕櫚樹收割中斷,并損及棕櫚油產量。南部半島棕櫚油壓榨商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1—1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減少10.42%。另外,歷史數據顯示,棕櫚油每年的增產周期為3—9月,減產周期為10—2月。
其次,印尼棕櫚油庫存下降,出口專項稅豁免政策即將到期。4月28日至5月23日,為保障國內供應,印尼一度實施了棕櫚油禁止出口政策,最終導致國內棕櫚油脹庫,到5月底庫存高達723萬噸,接近庫容上限,最終不得已取消限制政策。同時,為刺激出口,從7月15日開始,印尼取消了棕櫚油出口專項稅政策至8月底,此后又延長至10月底。經過幾個月加大出口,印尼棕櫚油庫存快速下降,截至8月底庫存降至403萬噸,已經接近往年正常水平。由于出口專項稅豁免政策將持續至10月底,屆時印尼棕櫚油庫存有望低于正常水平,該政策再度延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從11月開始,印尼棕櫚油出口量將明顯減少,或對油脂市場形成利多支撐。
再次,美豆年度期末庫存創7年低位,豆油月度庫存創兩年低位。美國農業部發布的10月供需報告顯示,預期本年度美豆產量為43.13億蒲式耳,較9月預期下調0.65億蒲式耳,連續兩個月下調,且較上年度減產1.52億蒲式耳,為最近4年首次減產。同時,預期本年度美豆期末庫存為2億蒲式耳,創最近7年來最低水平。受此影響,豆油產量和庫存也出現下降。美國油籽加工協會發布的9月報告顯示,9月美豆壓榨量為1.58億蒲式耳,較8月下降4.5%;9月美國豆油產量為18.8億磅,較8月下降5.4%;9月美國豆油庫存為14.6億磅,較8月下降6.7%,并創最近兩年來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導致大豆船運受阻,進口大豆將延遲到港。9月,美國中西部干旱加劇,美國密西西比河下降至10年來的最低水位,導致從美國中心地帶運輸農作物的重要駁船通道關閉。盡管美國一直在疏浚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的部分河段,以加深航道,但中西部谷物向美灣出口碼頭的運輸仍放慢,駁船運輸量已經減少近四成,并且每艘駁船的裝載量下降。目前正處于美豆集中上市階段,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周度出口檢驗報告顯示,截至10月13日當周,美豆出口檢驗量為188萬噸,前一周為98萬噸,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245萬噸。其中,出口至中國為135萬噸,前一周為69萬噸,去年同期為171萬噸。受此影響,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將延遲到港,大豆庫存或進一步收緊,原定于10月和11月抵達中國的多達300萬噸美豆將推遲15—20天到貨。10月,大豆進口量可能降至兩年多來的最低水平550萬噸。11月,大豆進口預計為875萬噸,大幅低于此前預估的960萬噸和去年同期的905萬噸。
最后,隨著天氣轉冷,油脂將進入傳統消費旺季,加上7月以來油脂價格大幅回落,下游需求明顯好轉。以棕櫚油為例,最大的兩個進口國印度和中國9月進口量均大幅增加。據貿易商和船期統計,9月印度棕櫚油進口量將達到120萬噸,環比大增21%;9月中國棕櫚油進口將達到65萬噸,環比增加117%。整體來看,后市棕櫚油將延續偏強走勢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