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武漢樓市政策放松,首套房貸利率降到5.2%。
其實不僅僅是武漢,最近這波很多省會都開始放松。
比如福州的限購政策力度也不小,只要不是五個城區。
哪怕沒有納稅和社保記錄,甚至不用落戶都能買套144平米以下的住宅。
連深圳都把二手房的參考價上調3%-5%,這么一來,新房和二手房之間的差價變大,大家就都又愿意買新房了。
可是,這么多城市放松地產政策,大家會擔心,會不會又是一波房價上漲?
其實不用太擔心,房價會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現在的政策的目的,仍然是房住不炒,要抑制房價不斷上漲,導致脫實向虛。
2021年之前,在上海或者深圳做生意的企業老板都在吐槽,辛辛苦苦干了三年,身體弄了三高。
結果,賺的錢還不如之前買的房子賺得多。
那還干企業干嘛,炒房躺平得了。
不過吐槽歸吐槽,怎么說還是賺到錢了。
我認識一個經營不善的老板,最后干到破產,欠債三千萬。
把企業之前購置的房子一賣,不僅把債還清了,還剩兩千多萬的現金。
真人真事,確實很魔幻主義。
那么國家知道這事兒嗎?肯定知道啊。
自然也不能讓老百姓再產生炒房能賺大錢的預期,否則未來的經濟增長就會被鎖死。
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是人口眾多,平均下來就沒多少。
現在人均GDP是1.25萬美元,這是一個瓶頸,如果只靠房地產,沖不過去。
沒辦法實現跨越,就一定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這是國運之爭,事關民族復興。
另外,從城鎮化率來看,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是70%。
而我們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5%,只有5%的空間。
我們現在的人口也限制了房價的空間,出生率啥情況大家都知道,從人口數量來說,14億人口可以說是個頂部區域了。
況且人口結構還是老齡化國家,也就是說,房子的需求在不斷減少。
要知道,任何商品產生大幅度的上漲還是靠需求。
哪怕是國家層面,也是靠引導社會需求。
監管層也是不希望房地產的回報跑過房地產。
假設首負33%,貸款利率5.8%,年化租售比2%,則一套300萬的房子,100萬首付,200萬按揭房貸。
再假設交易成本是1.5%,5~10%,取平均7.5%,假設5年賣出,均攤到5年,房價增速為g。
如果想要取得和滬深300一樣的回報率,300×9%=18萬。
公式是,
300×g+300×2%-200×5.8%-300×1.5%=18萬 。
g=9.3%,那么房價漲幅超過股市漲幅了,不可取。
如果是200萬首付,100萬按揭。
就是,
300×g+300×2%-100×5.8%-300×1.5%=18萬。
g=7% ,所以未來監管希望看到的,大部分房產年均漲幅的天花板就是7%。
也就是說,房價不會大幅度飆升。
哪怕你買的房子能漲到天花板,也就是7%左右,算上房子的持有成本和轉手成本,這筆投資性價比也不高啊。
所以不用焦慮,總覺得不買房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