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不去法庭,咋還在家門口開上庭了呢?”近日,大渡口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和八橋鎮司法所將仲裁庭“搬進”八橋鎮麗景社區的中交萬都匯小區,這個開設在家門口的庭審現場引起了社區居民的好奇。
原來,這是一場工傷保險待遇爭議案,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八橋鎮司法所為增強以案說法、以庭釋法、以審普法成效,經與雙方商量并征得同意后,通過現場庭審不僅讓雙方得以就近參加仲裁,也讓社區群眾在旁聽案件中學到相應法律知識。
據悉,2021年8月21日,原告黃杰(化名)在被告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某項目工地從事木工工作時受傷,后被認定為工傷,傷殘等級為十級。黃杰要求該公司支付工傷待遇共計14萬余元,并訴至區仲裁委。
在現場庭審審理中,仲裁員按照庭審程序,主持法庭調查、舉證質證和法庭調解等環節,針對雙方爭議焦點組織雙方發表意見,充分保障雙方的訴訟權利。梳理雙方爭議后,仲裁員就案件爭議焦點進行分析,從減輕企業訴累、保護職工基本權益的角度建議雙方進行調解,最后雙方當事人均表示愿意接受調解。“這次在小區門口現場庭審,讓我們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公平,也讓我們學到了法律知識。”參與旁聽的居民劉順成說。
八橋鎮司法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場庭審既是仲裁庭連接基層人民群眾的橋梁,也是仲裁庭主動參與社會治理的體現。將仲裁庭開到社區門口,進一步彰顯了司法為民理念,提高轄區經營業主及勞動者對法律法規的認知度、熟悉度,切實達到“審理一案、宣傳一方、和諧一域”的良好普法效果。接下來,八橋鎮司法所將持續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以人民滿意為出發點,積極探索新的司法服務方式,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