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云霄開漳圣王巡安。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近日發表了有關福建省漳州市的報道,介紹了當地頗具影響力的民俗文化。
報道指出,漳州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云霄開漳圣王巡安民俗”是福建省級非遺。該民俗不僅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為維系臺胞、海外僑胞血脈親情的民俗文化橋梁。
農歷正月十三至十五,民眾從云霄縣威惠廟隆重抬著開漳圣王等神像,出巡縣城各條街巷,每到一處,民眾即備祭品頂禮膜拜、瞻仰其容,當地俗稱為“走王”或“圣王巡安”。“圣王巡安”的民俗也傳播至臺灣地區。
云霄縣的潮劇已入列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農村地區,潮劇尤其受歡迎。每到年節,各鎮各村都會邀請潮劇團演戲,戲場里開場鑼震天響,十里八鄉來看戲的人非常多,戲棚下還有很多賣零食的小攤。愛看戲的人趕忙到戲臺子下面過戲癮;愛吃嘴的人則坐到小吃攤前吃了一家又一家。
省級非遺龍船歌的傳唱歷史悠久,是云霄縣端午節龍船賽中的主旋律,使龍舟比賽增輝生色。龍船歌曲調豐富,具較高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是研究閩南地方民俗音樂和民間習俗的“活化石”。
幾十年來,云霄縣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閩南木雕匠人。閩南木雕是盛行于閩南地區的一種民間工藝品,主要分布在漳州和廈門,輻射范圍還包括與閩南關系密切的潮汕和臺灣等地區,影響和傳播范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