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一則消費者戴頭盔去售樓處買房子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房地產企業非法攝取消費者人臉信息的“暗操作”被暴露在公眾面前。
21日,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寧波已對3起房地產領域非法收集人臉信息的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分別處以罰款25萬元人民幣。
消費者人臉信息被“捕捉”存檔
2020年12月,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對寧波市海曙區某房產項目售樓處進行檢查時,發場地內多個區域均安裝了不少數量的攝像頭,而前臺則放置著一臺人臉認證機器。
察覺到異樣的執法人員隨即要求查看后臺。在監控室,執法人員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網絡設備,其中“旺小寶”品牌標簽標識信息尤為醒目,包括“旺小寶路由器”“旺小寶交換機”“旺小寶人證機”“旺小寶服務器”等。
通過登錄“旺小寶”品牌后臺管理系統,執法人員找到了大量被該系統關聯攝像頭記錄的人臉信息數據。
“里面就有我們剛才進到售樓處的照片,有入口的,也有沙盤展廳的。”執法人員說,就在“不知不覺”中,所有進入售樓處的消費者人臉信息便已被企業迅速“捕捉”存檔。
據初步統計,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共計973位消費者的人臉信息被該售樓處通過攝像頭(人臉抓拍機)非法收集。
嚴厲打擊非法收集行為
房地產企業攝取人臉信息是出于什么目的?調查過程中,售樓處工作人員表示,抓拍的目的是為了準確識別客戶來源,判斷是中介帶看,還是自然到訪,作為日后與中介結算傭金的依據。
“我們發現這樣的行為在房地產領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別是采取中介分銷模式的滯銷樓盤。而且,企業使用的設備拍攝精準度非常高,即使戴著口罩也可以被識別出來。”寧波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房地產企業所謂“對消費者沒什么損害”的操作手法,事實上埋藏著重大的安全隱患。
“人臉信息屬于個人獨有的生物識別信息,一旦被非法買賣、濫用,可能會危害消費者人身和財產安全。房地產企業在消費者未知或未同意的情況下非法收集、使用人臉信息,已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負責人介紹。
今年1月,為精準打擊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寧波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聯合區縣(市)執法力量,對轄內奉化、海曙、余姚、杭州灣等地21個在售樓盤進行了集中檢查。3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正式在浙江省范圍內啟動“亮劍2021”消費安全綜合執法行動,人臉識別數據非法采集問題被列為該行動重點之一。
截至目前,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共對非法攝取消費者人臉信息行為立案16件,已對其中3件案件作出行政處罰。據悉,這也是該專項行動開始以來浙江省開出的首批罰單。
據介紹,接下來,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將與住建等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公安、司法等部門,齊抓共管,繼續對非法收集個人信息等各類消費安全領域違法行為實施嚴厲打擊,保障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督促企業履行信息安全義務、依法合規誠信經營,引導消費者主動保護個人信息、維護自身權益,全力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環境。(記者 胡亦心 通訊員 朱文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