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2月29日訊 今天,山東省教育廳舉行“新時代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建設”新聞通氣會。記者從這場通氣會上了解到,我省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建設的意見》,致力將學生創新素養培育貫穿大中小幼各學段,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發現、培育和評價的科學機制,實現不同學段之間、校內與校外之間的互通銜接。
通氣會上,省教科院黨委書記、院長申培軒告訴記者,我省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導、整體規劃、分級管理、協同實施的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格局;建立和完善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縱向銜接、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橫向整合的長效機制;普遍形成以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為導向的開放、寬容的創新文化,高水平多樣化的選修課程體系,精準高效的教學與活動體系,配套齊全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以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為核心的新型教育評價體系。
《意見》明確了各學段重點目標和領域。學前教育階段以激發創新興趣為主,注重游戲活動,培養想象力,保護好奇心,加強創新體驗。小學階段以培養創新意識為主,注重養成學生廣泛學習的興趣和注重探究的意識。初中階段以培養創新思維習慣為主,加強創新技能訓練,初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高中階段以培養創新志趣為主,注重形成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能力,逐步完善創新人格。高等教育階段以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主,注重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自主創新的能力、堅韌不拔的毅力。
同時,鼓勵各級各類學校依托各自優勢,設計、開發豐富多彩的創新素養培育校本課程。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開發十二年一貫制創新素養課程和“大學—中學”貫通課程。推進發明創造課程的設計、建設和實施。注重挖掘利用學科課程中的創新要素,高度重視科學、實驗、信息科技(編程)、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實施。在貫徹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學校整合精簡課程,開發多樣化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學習需要。探索跨學段、跨類型、跨學校、跨區域課程共建共享機制。
鼓勵成立創新素養培育類學生社團,為學生自主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將學生創新素養培育與校園科技節、文化節、社會實踐、課后服務等有機融合,通過綜合性社會實踐、各類科技創新大賽、發明創新展示、文體展演等活動,豐富學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經歷和情感體驗,激發創新動力。
根據《意見》,我省將按照管理權限,將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情況納入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年度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并逐步提高權重。支持各級各類學校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將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納入對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重點考核教師的創新素養培育意識、教學方式方法、實施成效等。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創新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各類選拔性考試中增加對創新素養的考查。探索建立對學生研究性學習、項目化學習、課題研究等優秀成果的省級認定機制,可在各類招生考試尤其是中考中予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