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三明某木業有限公司資金周轉困難。依托省金融服務云平臺,企業獲得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普惠貸配套紓困專項資金貸款280萬元,走出困境。
截至12月中旬,省金融服務云平臺注冊用戶超16萬戶,解決各類融資需求近3萬筆,金額突破1000億元,筆均不到350萬元,其中超90%為普惠小微貸款。
“我們用好省金融服務云平臺,推動政策、企業、銀行上線上云,全天候、一站式提供金融服務,入駐平臺企業超過16萬家。”12月27日,在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上,省財政廳負責人在作典型發言時表示。
近年來,我省積極創新財政支持方式,運用財政政策、資金、資源,與金融政策、工具、產品相銜接,緊緊圍繞中小微企業融資的痛點、堵點、斷點,加快建立并形成立體式優惠政策支持體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全力紓困,靶向解決企業融資痛點。去年以來,我省設立四期共400億元的紓困專項資金貸款,財政貼息1%,與專項再貸款政策配合,20家合作銀行適度讓利,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年化利率平均3.31%,惠及全省1萬多家企業。我省還設立1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資金池,支持創設“快服貸”等系列產品,對銀行的風險損失最高可分擔50%,引導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3600多筆,共140多億元。
擔保增信,聚力打通企業融資堵點。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支小、支微、支農作用,將融資擔保機構指標納入政府營商環境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搭建三級擔保合作機制和銀擔合作機制,增強擔保機構實力,促進融資擔保增量擴面,業務規模和放大倍數實現逐年提升,年化平均擔保費率降至0.61%。我省還運用政府采購信息提供增信,依托全省統一的“政府采購網上公開信息系統”,以政府采購合同作為信用擔保,推出“政采貸”,率先實現采購合同融資線上辦理,參與合作的20余家銀行累計發放貸款2900多筆、24億元。
打造平臺,云端連通企業融資斷點。省金融服務云平臺運用數據“算法”,進行企業畫像、負面清單篩查,實現放款提速。創新“基金云”平臺,推動各級政府投資基金、各類私募基金、企業和創新項目入駐,通過平臺實現智能“撮合”,提高直接融資對接效率,上線2個月已入駐基金及管理人47家、企業878家,對接融資1.65億元。我省還運用平臺發布政策,推送企業“白名單”,業務數據實時更新、分析比對、智能查詢,財政貼息資金通過線上直達企業,實現部門數據共用共享。(記者 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