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重慶市永川區舉行的數字轉型與智能賦能——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專題講座上,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提出,依托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重慶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貢獻永川力量。
數字時代,社會發展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一年來,永川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產業,并著重為傳統產業植入“智能因子”,積極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
智能化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4月1日,永川正式出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專項工程實施方案》。這是永川應對制造業“智改數轉”戰役中的一組硬招。據悉,《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專項工程實施方案》包含了7個不同類別的專項方案,《重慶市永川制造業智能制造賦能工程實施方案》位列其中。
“智改數轉”是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正日益成為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
位于永川國家高新區鳳凰湖產業園的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是永川的龍頭企業。一年來,企業將“智改數轉”作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也成為了永川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生動詮釋。
“這套生產線以ERP系統為核心,以MES、LES、WMS、SRM為四大支柱,構建計劃協同平臺,同時通過SCADA系統收集工廠底層設備數據,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信息可視化,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生產效率提高20%。”在沖壓及焊裝智能化工廠內,該車間負責人興奮地向記者介紹眼前的一套全自動生產設備。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的加快,企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正逐步顯現。
重慶航凌電路板有限公司同樣將“智改數轉”作為第一目標。相比于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之前,“智改數轉”讓這家永川老牌企業很快嘗到了甜頭。在重慶航凌電路板有限公司定制化PCB產品柔性制造智能工廠,這里的樣品訂單數字化快速生產線和批量訂單規模化生產線,通過企業自主研發的合拼生產智能算法系統,能實現訂單的靈活配置,最大限度挖掘產能,提升產品交付能力。
“企業建立了以MES和ERP系統為基礎的計劃排程與調度系統,將待加工產品直接排產到生產設備,利用智能算法精確計算訂單生產加工時間,通過訂單預排、插單、返修等控制機制實現加工過程的最優化處理。”企業負責人趙勇坦言,智改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優化了生產資源配置,降低了生產成本。
近年來,永川緊扣現代制造業基地定位,以培育智能終端產業和賦智生產型企業為目標,先后引進了華為云能力中心、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基地等 10 余個人工智能企業;正加快建設低速無人車、無人機、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終端制造項目。同時,全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今年1—7月,永川已實施“機器換人”等智能化改造項目40個,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275個;推動長城汽車、紅江機械等企業,建立研、產、供、銷、人、財、物全面協同的智慧系統,實現生產制造和運營管理雙智能,累計建設數字化車間34個,智能工廠4個;鼓勵永信科技、新泰機械等企業加大5G+應用等融合創新,累計打造14個智能制造創新示范項目。
打造數字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鏈”
日前,華為云與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簽署了華為云能力中心項目合作協議,攜手共建“華為云能力中心”,共同推動永川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以“數智”為主線的產業升級,正在不斷提升完善園區業態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3月,《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永川區支持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永川府規〔2022〕1號)正式出臺。這份文件將園區從事數字文創領域業務的企業,以及參與永川數字文創產業發展的人員和引進的優秀影視劇組一一囊括,被稱為數字文創的專屬政策大禮包。
“永川區設立了2億元數字文創產業基金,從保障企業運營、支持數字文創產業業務引進、流量引導、實現產能等維度,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政策資金支持,增強數字文創生產力,推動優質IP項目、優秀影視劇組、數字文創企業等產業生態加速聚集。”區大數據產業園負責人介紹。
文件的出臺讓剛落戶永川不久的安徽陶云科技公司吃了一顆“定心丸”,對未來在永川發展前景大為看好。
一年來,作為數字經濟領域主戰場,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捷報頻傳。隨著“永川區元宇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的出臺,永川元宇宙產業重點發展的5大版塊,六大行動計劃正式出爐,永川打響了搶灘元宇宙產業的第一槍。目前,各方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作為永川區數字產業發展主要載體的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已經成為重慶市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園區。目前,這里已經集聚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愛奇藝在內的470家數字經濟企業,從業人員近2萬人,2021年實現產值326億元。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永川區將引進和培育數字文創企業500家,實現產值300億元,建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園。(渝西都市報記者 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