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常州新北區的3歲女孩茜茜最近有個煩惱,半個月前,爸爸媽媽發現她哭鬧以后,在左側腹部突然凸出來一個“梨形”腫塊,有鴿蛋大小。等茜茜不再哭鬧時,腫塊又不見了。為什么突然有腫塊?是什么性質的?要不要緊?爸爸媽媽忐忑不安地帶著她來到常州市兒童醫院。
經過預檢分診,他們來到了兒外科副主任醫師洪亞強的專家門診。洪亞強檢查發現茜茜的左側腹壁有一塊薄弱的地方,因為哭鬧腹腔壓力大,本來應該在肚子里的腸管跑到了薄弱區,形成了鼓起的一個“包”。他告訴茜茜爸媽,這是“左側腹股溝斜疝”,就是通常說的“小腸氣”。
“腹股溝斜疝”會經常發作,需要擇期進行手術將薄弱區修補起來。因為腸管一直在腹腔中進行功能性蠕動,萬一卡在疝環中,形成了“嵌頓”,將會引起腸管壞死,甚至危及生命。經過商量,茜茜一家決定趁著夏天,把手術做了。
8月初,經過預約,茜茜完成了“臍部單部位腹股溝斜疝修補手術”。手術中,洪亞強修補完左側的腹壁薄弱區后,通過腹腔鏡,常規檢查孩子的腹腔情況時,發現茜茜的右側腹壁竟然也存在薄弱區,形成了右側腹股溝隱性疝。和爸爸媽媽商量后,他用腹腔鏡將右側的隱患進行了一并修補,避免了孩子二次手術的煩惱。
手術后第三天,茜茜順利出院了。考慮是女孩,洪亞強為她選擇的是臍部單部位腹腔鏡疝氣手術方式,兩側手術的切口都在隱蔽的臍部,手術后傷口和臍部融合,沒有留下疤痕。
夏天是兒童手術的高峰,一方面暑假期間,熊孩子們摔傷、車禍、各類骨折等意外傷害高發;另一方面,家長們也想趁暑假和天氣炎熱,解決一下孩子包皮、疝氣、鞘膜積液等擇期手術的需求。每到這個時候,市兒童醫院外科的床位總是供不應求,為此醫院推出了腺樣體肥大、包皮、取釘等日間手術門診,每天的手術量在50例左右。僅今年7月,普外科開展的疝氣手術就達100余例。(通訊員 楊曉霞 記者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