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市“55購物節”的重點活動——由上海市飲品行業協會主辦的“2021第16屆中國(上海)飲品冷飲嘉年華夏季營銷暨年會”在上海舉行,超過50個國際國內一線飲品冷飲品牌和新消費品牌整體參與,超10萬消費者在現場體驗2021年既熱又潮的冷飲產品及新品。
主辦單位發布了《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飲品冷飲產業的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軟飲料市場規模為5735.49億元,同比下降5.3%。包裝飲用水、即飲茶、碳酸飲料、果汁飲料是其中領先的飲品品類,而我國現制飲品近年來發展迅速,規模約1100億元;2020年啤酒累計產銷量3411.1萬千升,同比下降7.0%。
在當天發布的《年度飲品冷飲產業報告》中,大多數受訪企業高管對于2021年的預期表達中性和樂觀,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府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消費市場迅速得到恢復;而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另外,新飲品冷飲消費品牌不斷涌現,這些新消費品牌今年將保持高速增長。
上海市飲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東方快消品中心主任陳杰博士說:隨著新生代健康意識的崛起以及市場對健康概念的不斷強化,“減糖”、“限糖”成為熱議的話題,同時在健康消費風潮帶動下和去糖化、低熱量、養生的市場需求驅動下,0糖0脂0卡、植物基、100%果汁、運動飲品等在行業市場成為主旋律。
在產品同質化、新品存活率日漸下降的消費環境下,選擇在不同品類打造精品和經典品牌成為企業的重要選擇。
隨著消費升級,新一代消費人群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價格敏感度較低,年輕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品質好,顏值高的產品買單。
近年來,飲品和低度酒向日常生活領域泛化并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茶、酒、飲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新消費時代下,向上尋求消費升級,向下謀求下沉市場。在飲品市場日趨飽和情況下,企業紛紛通過全渠道融合,渠道下沉等不斷挖掘新的市場以推動企業的業績增長。
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營銷,開創營銷新模式是眾多飲品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被訪高管大多提及微博、微信、直播、小紅書種草等成為他們當前傳播的首選。
此外,以新潮傳媒為代表的專注家庭消費場景的社區傳媒,也成為產品鏈接消費者的較好的傳播方式,作為離家最近的營銷空間,梯媒剛好可以將到家率,傳達率和儀式感融為一體,較好形成營銷閉環。
截至2021年6月15日,中國飲品市場發生的主要資本事件共28起,現制飲品及咖啡、植物蛋白飲品、低度酒成為資本關注焦點。不少新消費品牌紛紛涌現,成為細分賽道的新玩家,新消費品牌均獲得不同數額的融資。2021年上半年也有4家飲品品牌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近年來現制飲品冷飲行業發展迅速,《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21年現制飲品冷飲市場規模可達1100億元,而2020年現制飲品冷飲行業融資總金額已超過40億元。
經歷了2020年疫情的考驗, 2021年各現制飲品冷飲品牌紛紛繼續加大產品研發和創新,門店拓展;而加強數字化運營成為必須選項,如進一步完善小程序生態、升級會員體系,積極入駐電商平臺等。
今年,不少企業將重點工作回歸管理,控價、供應鏈管理與團隊建設等則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一些品牌表示,對于經銷商、電商、新零售這些渠道,一旦發現有亂價現象,會立即終止合作。
2021年以來,受國際傳導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原料價格連創新高。大宗商品價格的兇猛漲勢拉升了原材料的價格,不少飲品企業被迫選擇漲價來應對經營成本的壓力。
2021年中國飲品冷飲產業總體發展樂觀,陳杰博士則提醒: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三個影響發展的“陷阱”。一是社區社群團購的低價競爭。近年來社區和社群團購發展迅猛,但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通過不正當的低價來吸引流量,給快消品及飲品的正常流通秩序帶來了較大影響,目前飲品冷飲的大品牌對社區社群團購采取觀望態度,不主動與其合作。二是虛假宣傳、產品品控引發“黑天鵝”。三是戰略既要與時俱進也要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