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冬天美媒爆出“拜登團隊開始為2024年大選做準備”,到今年國情咨文演講后媒體熱炒“即將宣布參選”,就在外界預測拜登競選連任已是板上釘釘之際,美媒突然爆料:拜登參選2024這件事,可能有變。
“拜登可能不會參選了,民主黨高層正在悄悄準備。”當地時間22日,美國“政客”網站以此為題報道稱,拜登似乎“不再絕對肯定”會競選連任,這讓民主黨內、拜登的高級助手和潛在候選人都感到2024年的選舉充滿不確定性,并在悄悄地考慮“B計劃”。
“政客”網站報道稱,拜登對于尋求連任的決定漫長而艱難,已經過了于2月份宣布競選的時間表。4月可能會成為宣布最終決定的時間,但如今也不再確定。
(資料圖片)
數名熟悉拜登的人士透露,拜登關于競選的最終決定被擱置了,“令一些盟友感到驚訝的是,他對可能的競選活動談論很少,幾乎沒有時間討論。”
報道稱,拜登的猶豫不決導致民主黨內陷入尷尬的僵局,一些潛在候選人和許多主要捐助者正在制定戰略,甚至制定“B計劃”。
“政客”網站列舉了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茨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新澤西州州長墨菲等“雄心勃勃的民主黨人”,以及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艾米·克洛布查等,已紛紛采取措施,在拜登不參選的情況下保持競選的可能。
“宣布競選一事被一再推遲引發了緊張的討論,這迫使拜登的圈子考慮,如果拜登拒絕再次競選,他的拖延是否會讓該黨陷入困境。”報道稱。
去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前夕,拜登出席馬里蘭州政治集會。圖源:視覺中國
拜登參選2024的消息很早就有風聲,但卻遲遲沒有最終決定。
早在2021年底,拜登就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健康狀況良好,將參加2024年大選,尋求連任。”此后,拜登本人和白宮發言人曾多次表示,拜登“有意在2024年競選連任”。甚至在今年一月初,有美媒援引消息人士稱,“拜登計劃在未來幾周公開競選計劃”。
如今,就連被認為是為競選連任造勢的國情咨文演講也早已結束。而隨著競選帷幕即將拉開,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和民主黨人認為,拜登不適合連任。
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僅22%的受訪者贊成拜登繼續參選總統,低于去年11月的29%。民主黨人中,僅有37%的人認為拜登應該競選連任,遠低于去年11月的52%。
不少受訪者認為,高齡令拜登難以勝任總統這份高強度工作。要知道,拜登是美國史上最年長的總統,到2024年已經81歲了。
實際上,高齡可能正是擋在拜登再次參選面前最大的一塊攔路石。拜登曾在舷梯上連續摔倒3次、從自行車上摔倒,演講時常常走神、結巴、口誤,引發外界對他健康狀況的擔憂。
就在當地時間21日晚,拜登率代表團乘專機抵達波蘭華沙時,媒體鏡頭捕捉到一身份不明人士下飛機時不慎從舷梯摔下,一路滑到了地面。人們猜測可能是拜登又摔了。
對此白宮急忙澄清稱,摔倒的是一名白宮女性職員,不是拜登。不過,白宮的這番急切表態,似乎更印證了外界和白宮自身對拜登身體狀況的擔憂。
去年6月,拜登騎車時當街摔倒。圖源:視覺中國
拜登在本月初發表國情咨文演講時也頗為“艱難”。《紐約時報》報道稱,拜登的演講方式可能與演講內容一樣重要,他需要在80歲的高齡顯得堅定而充滿活力,以證明自己能夠承擔起總統的重擔。報道還透露,拜登正使用在演講稿上做標記、不出現首字母縮寫和反復大聲朗誦等技巧來克服口吃……
拜登的體檢報告近日出爐后,其醫生認為他依然“健康”和“精力充沛”,并且“適合履行總統職責”。不過美媒指出,同2021年的體檢一樣,白宮此次也沒有說明拜登是否接受了一些醫生建議的“老年人認知測試”。
除年齡外,拜登謀求連任的打算,至少還被兩大方面的因素掣肘。
一是對于拜登的“執政成績”,美國民眾并不買賬。
在此前的國情咨文演講中,盡管拜登高調吹噓其成績單,但其被現場共和黨人打斷、喝倒彩并被高喊“騙子”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拜登執政期間,美國槍支暴力仍然嚴峻、阿富汗撤軍飽受詬病、移民問題久拖未決、美國深度參與烏克蘭沖突持續引發擔憂。最要命的還是高通脹、高物價問題重創美國家庭。
“拜登會試圖把一切都歸功于自己。但其實他說什么并不重要,因為通脹已經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走進一家食品店,跟買麥片的人聊聊。他們對這個領導層有信心嗎?沒有。”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籍州長蘇努努此前接受美媒采訪時評價道。
約翰·洛克基金會的高級政治分析師米奇·科凱說:“美國人對拜登的執政成果并沒有興奮的感覺。”
拜登當地時間2月7日發表國情咨文演講。圖源:視覺中國
二是在共和黨圍堵緊追之下,拜登面臨多重危機。
早在中期選舉之前,共和黨就揚言一旦把控國會,就將對拜登發起彈劾。如今,針對拜登“文件門”的調查靴子尚未落地,拜登家人同樣在被調查。在未來的競選中,這都可能成為共和黨人緊咬拜登不放的軟肋。
此外,中期選舉之后,美國參眾兩院掌控權已分屬兩黨,拜登的新議程被阻撓或打折扣不可避免。
在此前的國情咨文中,拜登抨擊部分共和黨人“不配合”,引起劇烈反彈。相信拜登剩余任期的日子不會好過,最壞的情況則可能會淪為“跛腳鴨”總統,而這對競選連任的影響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