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日,記者走訪海口多家餐飲店,發現食客用餐浪費現象依然存在。為了避免浪費,市民和商家想了不少招,有人吃多少點多少,有人選擇打包……
小吃街
單人套餐分量大,有人吃不完
近日,記者走訪海口友誼陽光城小吃街、泰龍城小吃街,發現目前食客用餐的浪費現象依然存在。
午飯時間,在友誼陽光城陽光小吃街,不少食客正在用餐。記者看見現場有不少被“掃空”的碗盤。清潔阿姨表示,最近小吃街的浪費現象比以前少很多,之前一天要扔10多袋廚余垃圾,最近數量減少了。
但仍有食客用餐浪費現象。記者看到一名女士正在吃一大碗牛肉面,但她沒吃幾口便離開了。另有4名女生圍坐在一起,桌面上擺著十幾種不同的小吃和飲料。她們用完餐后,只帶走了飲料,剩余的小吃被扔進垃圾桶。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食客,他們都認為浪費糧食不好。市民黃女士說,單人套餐或面食分量過大是小吃街出現浪費的原因之一。記者走訪發現,小吃街部分攤位所售面食和套餐分量確實有些大。
自助餐飲店
用餐前收押金,拿了沒吃完要扣押金
在友誼陽光城6樓一家自助火鍋店內,取食區域貼了一張“拒絕浪費糧食”的標語。記者看到店內一桌客人用餐結束,桌上僅剩幾塊西瓜。服務員介紹,吃自助餐的多為學生,大多數人都是吃多少拿多少,若是拿了沒吃完,結賬時要扣押金的,如剩肉類超過100克,20元押金不退。店內偶爾會出現蔬菜和水果浪費的現象。
晚餐時間,在海口日月廣場一家烤肉店內,現場就餐人數較多。記者觀察發現,該店菜品分量較少,有的消費者桌上擺了不少菜品。店內3名女士用餐完畢,她們正在打包剩下的菜品。“點太多了沒吃完,拿回家還可以炒菜吃。”其中一名女士表示,這家烤肉店的肉品較貴,扔了可惜。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一桌消費者在向服務員要打包盒。
“其實顧客浪費現象挺多的。”正在收拾桌子的服務員介紹,有的女性消費者胃口小,但是點的菜品多。
外賣
為達到起送價“被迫”多點餐
點外賣方便快捷,是許多上班族的選擇。但因起送價,不少人總是“被迫”多點菜品,這也會導致浪費。
記者通過某外賣APP檢索發現,不少商家的起送價均在20元,而菜品的價格在10-15元。
“我經常點的奶茶店人均15元,但起送價要20元。為了湊單,我只能多點一杯奶茶,喝不完只好扔掉。”劉女士說。記者隨機采訪多名上班族,發現像劉女士這樣點餐的白領較多。
因價格實惠、種類多,不少市民會在網上團購套餐。市民吳女士說,她曾團購過一家餐廳的套餐,到了餐館才發現套餐內有她過敏的菜品,詢問商家能否更換,商家不同意,最后這份菜品沒有人吃。此外,有的團購套餐菜品設置不合理,主食過多,點了不吃也會造成浪費。
“光盤行動”,他們這樣做
近日,記者采訪多名市民和商家,為防止浪費,他們想出各式“花招”。
“我父母從小就教育我,不能浪費糧食。”上班族魏先生介紹,外出吃飯他會仔細看菜單,詢問店員菜的分量,根據人數及食量點單,避免浪費。
市民馮女士介紹,吃完酒席后她和朋友會打包,“很多菜都沒人動筷,不打包就浪費了,有的酒店還會主動送上打包盒,讓客人打包剩菜。”
經營餐飲店多年的李先生表示,店里有“半份”“小碗”菜品,顧客按需點餐,避免出現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