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福建全省共清理海漂垃圾12.55萬噸;至2021年底,福建全省清退超規劃海水養殖2.3萬公頃,改造塑膠漁排155.2萬口、貝藻類筏式浮球67.9萬畝。
寧德市海漂垃圾治理前(上)后(下)
近年來,福建在治理理念、路徑、模式、手段等方面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海漂垃圾綜合治理之路。不僅在閩東海域、廈門海域再現海豚逐浪的畫面,還有中華鱟等海洋珍稀生物在這里休養生息。
2021年,福建共下達省級專項獎補資金4375萬元,帶動沿海各地配套投入超2億元。全省共組建專業化海上環衛隊伍24支,工作人員1675人;配備機械化清掃船12艘,巡邏船、保潔船、打撈船等143艘,作業車輛100輛;聚合多種深度學習算法,建成第一期56個重點岸段智能監管系統,實現對重點岸段海域全景監測。2021年福建全省共開展無人機巡航岸線抽測約432公里,及時通報突出問題并指導督促整治。
同時,通過海漂垃圾監測預警預報系統,率先實現對九龍江入海垃圾漂移軌跡及分布區進行業務化預測預報,為環衛機構科學合理部署清掃保潔力量提供技術指導。針對海漂垃圾面廣點多,傳統治理方式耗費較大且往往事倍功半的情況,依托生態云平臺等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推動從“有人管”向“管得住”“管得好”轉變。通過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形成監測直觀、研判智能、調度高效、評估客觀的海漂垃圾智慧監管體系。
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智慧化信息匯聚方面,福建將全省13個重點海灣、235個近岸海域監測站點、11個主要入海河流、25個主要入海小流域納入生態云平臺管理。定期調度無人機和岸基攝像對重點區域海漂垃圾及陸源入海污染物進行監測,將航拍圖像、監測數據等信息全部匯入“海洋信息一張圖”。
在智慧化分析預警方面,應用人工智能識別算法,基于水深、岸線、地形等基礎數據,對漂浮物進行監測、識別、預警及分析,研判海漂垃圾分布區域和擴散軌跡。福州市建成全國首個海漂垃圾視頻監控網絡體系,實現對重點岸段海域全景監測;廈門市率先開發海漂垃圾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對九龍江入海垃圾漂移軌跡進行預測預報。
廈門海上環衛工作人員在打撈海漂垃圾
在智慧化調度防控方面,通過生態云平臺,實時掌握各地轄區內海漂垃圾問題突出岸段地點、主要垃圾類型、垃圾覆蓋面積和密度,并隨時上傳治理后圖片視頻素材等整改工作情況,實現云端“一張網”調度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海漂垃圾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人民群眾臨海親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一批專業化“海上環衛”隊伍建成,彌補了多年來海漂垃圾專業清理隊伍的空白。同時,通過各類技術手段,在生態云上實現數據信息可視化、預警調度智能化、操作模式簡易化、后臺管理高效化,大幅提升了海漂垃圾精準治理能力。(記者 姚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