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退休與養老金并軌后,單位或者個人在辦理退休手續的同時,也會核實社保繳納情況并結算登記,次月發放退休金。那么對于靈活就業的人員,個人繳納了社保,不工作了,退休需要怎么辦理呢?對此,小編整理出以下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不工作辦理退休怎么辦理
1、辦理退休手續參保人應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個月(延繳的參保人在繳費滿年限的當月)到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于每月1-15日(機關事業單位)、1-20日(企業單位)到社保局二樓養老服務大廳窗口遞交有關材料,辦理有關手續。
2、對符合退休條件審核通過的退休人員,社保局將會在受理的次月15日前,將有關退休人員養老金撥付到退休人員所開設的農行養老金存折(卡),退休人員憑存折(卡)到農行各網點領取。
3、辦理退休時,須提供人事檔案(有視同繳費年限)或勞動合同;《城鎮從業人員退休登記表》(一式二份);《養老保險手冊》及繳費清單(在三樓服務大廳打印);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3張;3張1寸免冠相片。
注:退休人員在領取養老金后3個月內,可自帶身份證和一張1寸免冠相片到市社保局一樓社會化服務窗口辦理退休證,領取養老金。
二、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四類人將受延遲退休影響,其中70后影響最大。
按照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從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一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到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的是70后和80后,根據人社部方案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每年延長幾個月退休年齡,知道經過相當長時間達到新擬定的法定退休年齡。
總而言之,個體參保,退休不工作了,由個人前往社保局走上述的退休流程即可辦理退休,且依照國家法律規定,只有交保滿15年以上才可領取養老金,詳細可參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