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極易發生食源性疾病。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獲悉,為有效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海南省食安辦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學校、師生和家長,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維護好師生的飲食安全。
落實食堂清潔消毒
對食堂后廚和就餐場所、設施設備、公共接觸物品(如水龍頭、門把手等)及餐盤、筷勺等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加強食堂的防鼠防蠅防蟲防塵管理,保持空氣暢通。備齊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殺用品。同時,認真排查食堂工作人員健康狀況,每天檢測并確認體溫正常、身體健康。工作人員應在每餐工作前進行體溫檢測,并全程佩戴口罩。
加強食品原料和飲用水管理
對上學期留存的食品原料進行全面清理,及時清除、銷毀超過保質期或腐敗變質的食品原料。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禁止采購使用未按規定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肉及其制品。學校食堂用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嚴格餐食加工制作過程
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加工操作,確保熱食燒熟煮透,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嚴格做到生、熟食物相分離,防止食物的交叉污染。接觸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應分開存放和使用。
嚴格備餐和留樣管理
對備餐區、分餐區的臺面、地面、空氣等進行定時充足消毒,減少提前上菜時間,做好飯菜遮罩,確保不產生交叉污染,食品不超時食用。每餐次每個品種的留樣量應不少于125g,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專用密閉容器內,并在專用冷藏設備中存放48小時以上。
優化師生用餐方式
供餐可采取錯時錯峰、送餐到班、分散用餐等方式,避免人群聚集用餐。用餐人員保持一定距離,用餐時相互間盡量不交談,回避交叉感染風險。
建立校外供餐管理制度
對沒有條件設置食堂的學校而又提供餐食服務的,應以招標方式選擇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能承擔食品安全責任、社會信譽良好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簽訂供餐合同(協議),并向師生家長公開有關信息。
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對每餐次訂購的食品進行現場驗收和溫度抽查,主要檢查加工及送達時間、保存條件、中心溫度等,并做詳細記錄。同時做好留樣工作。
師生注意事項
保持個人衛生,飯前飯后勤洗手,減少在公共場所與公用物品和部位的接觸,口罩要在取餐后用餐前摘下放在干凈的地方,用餐后立即戴好。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衣服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嘴。
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少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光顧路邊攤,不要食用“高鹽、高糖、高油”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提倡合理膳食,攝入優質蛋白。
嚴防食物中毒和諾如、札如病毒感染
最近氣溫回升,食物若儲存加工不當,容易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食用后可能造成胃腸不適,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遇到類似情況,學校應及時組織救治,并報告當地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
諾如、札如病毒感染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常在學校、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造成群體性大規模傳染,常見癥狀是嘔吐和腹瀉,與食物中毒相類似,但治療和防控方式都與食物中毒不同,要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