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舸
近日,杭州濱江區民政局推出“多代同樓”陪伴性養老項目,為吸引陪伴者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入住,每月陪伴老人不少于10小時,養老機構就提供免費的公寓標間。據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對陪伴者有以下要求,在區內用人單位工作、已簽勞動合同,或持有區內營業執照;市區(六城區)無住房;學歷大專及以上,有醫學、心理學、信息化、文化藝術、法律、黨建專業背景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據介紹,此前的陪伴者有警察、教師、醫生等,以年輕人為主。
陪伴者享受養老機構免費床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按照目前杭州租房行情來看,年輕人租個單間最少都要1000元,如果能通過提供陪伴老人的服務,免去房租,對于不少年輕人而言,確有一定的吸引力。
杭州推出這一新型“陪伴式養老”模式,能夠為老人提供更多的陪伴和關懷。在現代社會,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養兒防老觀念的淡化,老年人常常面臨孤獨和缺乏陪伴的問題。不少孤寡老人無人照顧,不少老人雖然有兒有女,但可能因工作等原因不在身邊,同樣需要專人照料。杭州推出的這一項目,通過年輕人的參與,不僅能夠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層面的幫助,還為老人提供了交流和互動的機會,減輕老人的孤獨感,增加他們的生活樂趣。
對于養老機構而言,該模式解決了人員短缺和服務質量不足的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機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最缺工”100個職業中,養老護理員居于健康領域的前列。業內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鑒定合格的養老護理員約4萬人;按照失能人口照護比1:3來算,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可能在千萬級別。 招募具有一定知識文化的年輕人入住,不僅能夠為養老機構增加人力資源,還能提高服務水平。
此外,對于年輕人來說,除了免房租之外,他們還能獲得精神層面的收益。年輕人可以通過與老人的交流和互動,學習到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出門在外的年輕人,一方面是在陪伴老人,另一方面也能從老人身上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增加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同時,陪伴老人也能夠培養年輕人的責任感和愛心,讓他們更加關心社會和他人的福祉。
然而,這一模式是否適合大面積推廣,還需要考慮一些問題——招募的年輕人是否具備合適的素質和能力來陪伴老人是一個關鍵因素。畢竟,專業養老陪護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醫療、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照顧老人的身心健康。其次,老人和年輕人之間是否能夠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觀有所差異,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理解是一個挑戰。
杭州推出的“陪伴式養老”模式一旦試點成功,對于老人、養老機構和年輕人而言是多贏之舉。然而,這一模式是否能夠大面積推廣,還需在招募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以及幫助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日常關系協調等方面不斷探索。對此,筆者也希望這種新型模式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為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
(作者系知名媒體評論員)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濱江區民政局
責編 | 傅銘途 姜雪媛
校對 |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