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與朝霞相伴;夜半,與華燈相依;夏日,與烈日為友;冬季,與風霜為伍。1994年從警校畢業后,年僅22歲的鄭章海,便毅然奔向了他心心念念的神圣崗位——交通警察。
從熱血青年到成熟大叔,從一名基層普通交警到云陽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事故中隊中隊長,28年來,他勇于擔當、忠誠履職,時時沖鋒在交通事故一線,于復雜的現場中抽絲剝繭,攻克了諸多復雜疑難案件和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切實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真正做到了撲下身子干事業、赤誠滿懷為人民。
特別是近幾個月來,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吃苦耐勞的“老黃牛”精神,連續不斷奮戰在疫情防控、護航中高考、高溫執勤等工作前線,高負荷、高強度的“作戰”,一度導致其臉部出現“面癱”。昔日的“形象代言人”換了模樣,如今,同事們都笑稱其為“歪嘴交警”。
刻苦專研業務 變身“事故處理尖兵”
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與預防是一項法律性、專業性、業務性極強的工作。自加入公安交警隊伍的那一刻起,鄭章海就躬下身、沉下心向前輩們虛心請教學習,時刻苦練基本功,努力提高實戰水平,一本嶄新的事故處理專業書籍,硬生生跟著他掉了色、脫了皮、爛了頁。
現場勘察、責任認定、事故調解……他總是行色匆匆。每逢要案急案發生,繪制現場圖、分析案情、加班熬夜,24小時工作連軸轉也是家常便飯。春去秋來,寒來暑往,28年的磨礪與成長,讓他熟背法律、技能嫻熟、業務精湛,成了隊里首屈一指的“事故處理尖兵”。2016年4月,取得云陽縣內唯一的重慶市交通事故處理高級資格證書,2020年11月,在全市交巡警事故處理高級、中級資格培訓班上作為教員為學員授課。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和毫無保留的指導培訓下,更多的年輕交警逐漸成熟起來,成了交通事故處理工作的行家里手。
交通事故處理,一頭挑著黨和政府維護平安的殷切囑托,一頭挑著人民群眾的深切厚望。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鄭章海不得不認真對待每一起交通案件。因為他深知,唯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平公正認定交通責任,時時保有細心、耐心、責任心,才能讓群眾滿意,讓自己無愧。
連續堅守作戰 “形象代言人”成“歪嘴交警”
做好交通事故預防與處理,是事故中隊交警的應盡職責。但在發生重大事件、警力不足等特殊時期,他們也與路面執勤的公安交警一般,也要拉通使用。
2022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暫時“閑下來”的鄭章海主動請纓奔赴一線,與醫護人員一同晝夜在高速路口嚴防死守。衣服汗濕了繼續穿,一天下來都有薄薄一層鹽漬;夜里困了喝口水,或用風油精涂太陽穴,強行驅走睡意繼續戰斗。
2022年6月,疫情剛緩解,中高考便開始了。為確保考生有一個安靜舒適的考試環境,鄭章海又來到考場周邊執勤,每天站在烈日下指揮過往車輛。6月7日15時許,正在雙江中學考點執勤的他突感不適,喝下兩支藿香正氣液后繼續堅守崗位。當晚7點,他實在扛不住了,到醫院一檢查,便被診斷為急性面神經炎,需及時住院治療。
一邊是面癱需要慢慢治療,一邊是始終放不下的工作。住院期間,每天睜眼面對冷冰冰的白墻,鄭章海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工作和案子,加上總有同事打電話咨詢事故處理難題,病情稍有好轉后,他每天輸完液、做完理療后,便回到了工作崗位,于高溫下接續奮斗。
“當時,患者左側額紋消失,眼睛閉不全,嘴巴又歪起,我們診斷其為急性面神經炎。如果不間斷好好治療的話,效果肯定要比目前好很多。”云陽縣中醫院康復科主治中醫師石曉琴說,由于鄭章海工作的特殊性,可能無法完全拋開工作,但還是希望他能多注意休息,盡量不熬夜。
連續奮戰,身體固然疲累,但頭頂警徽就意味著雙肩必須扛起責任,心中必須常系人民。手頭舊案未結,新案又來。事故發生的隨機性,接處警工作的緊迫性,工作時限的嚴格規范性,讓鄭章海的神經常常處于緊繃狀態。對于“歪嘴警察”這個略顯喜劇的稱呼,他也十分樂于接受,“雖是一句玩笑話,但也算同事領導的一種關心和鼓勵。”
工作以來,因業務突出、踏實肯干、任勞任怨,鄭章海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多次受市交巡警總隊表彰,2017年被云陽縣人民政府記三等功。
“該同志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積極主動,工作作風扎實。特別是近兩個月以來,我們多次給他做工作,讓他停止工作,先去治療,但他都委婉拒絕,依舊堅持一邊工作一邊治療,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廣大交警同志學習。”云陽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副大隊長袁久清毫不吝嗇地夸獎道。
警徽熠熠,護衛平安。初心不改,砥礪前行。“我是一個熱愛工作的急性子,黨培養了我,不是讓我來休息的。”鄭章海表示,將繼續本著“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理念,不斷探索尋求執法與服務的結合點,力爭做到執法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警察為人民”的錚錚誓言。(通訊員 王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