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是廈門最早的公園之一,承載著幾代廈門人的記憶,這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元素是其它公園所不可替代的,最近中山公園的提升改造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在這次改造中,都有哪些亮點?接下來讓我們穿越老照片里的舊時光,一起去看看中山公園的新變化。
1927年,中山公園因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公園遵照“東塔、西山、南球、北?!钡脑瓌t,以中西合璧的形式將園內的門、橋、水、亭相互融合展現,有著“華南第一園”的美譽。
廈門老照片收藏者陳亞元:
年輕的時候,我們就是來這邊玩耍,設施配備方方面面,讓人家有休閑的地方。
廈門老照片收藏者紫日:
到現在也是廈門人非常喜歡來休閑打卡的地方,承載了很多廈門人的記憶。
中山公園歷史上曾經歷多次改造,公園也發生了不少變化,以園中最具代表性的曉春樓溪水景觀來看,如果時光倒退90年,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這么大的湖面,其實以前是陸地,陸地上有個司令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建筑,在上個世紀70年代被拆掉了。上個世紀80年代,連同司令臺的位置一起挖下去,便成了湖面。
在今年的提升改造中,曉春樓與蓼花溪依舊保持原貌。不過改造人員在蓼花溪水體里增加了生物濾床,種植了苦草等沉水植物,打造出了清澈透明的“水下森林”。
中國建筑技術集團設計院副總建筑師廖寧:
現在生態型的親水駁岸,提升了觀賞性、生態性。
而在這次改造中,最讓大家期待的莫過于是一度只能老照片上才能“一睹芳容”的音樂亭。
廈門老照片收藏者紫日:
大概在1928到1930年期間修建,復建的位置還是在原來的亭子上面。
復原之前,“音樂亭”只剩下基座,如今在原址上復原重建,結合周邊的竹林,重現音樂亭往日風采。
此外,在這次改造中,公園的標志性雕塑“醒獅球”也被重新清洗,還復原原有的噴水功能。
12月底,中山公園就將全面完成文化建筑修復、水體修復、設施提升、植被彩化等多方面改造,以更清新靚麗的容顏與市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