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進入工業化提取的植物提取物種類超過300種,按照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分為:有效單體提取物、標準提取物和比率提取物;按成分分為:酸、多酚、多糖、黃酮、生物堿等;按產品形態可分為:植物油、浸膏、粉、晶狀體等;按用途可分為:天然色素制品、中藥提取物制品、提取物制品類和濃縮制品類。植物提取物是重要的中間體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調味品、醫藥、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劑、化妝品、飼料添加劑等行業。
作為大健康產業的細分產業,植物提取物行業仍是一個處于成長階段的新興行業。在我國,目前從事植物提取行業的企業超過2000家,多數企業規模較小,技術及管理水平較低,生產銷售的品種少,行業集中度低。隨著行業監管的健全、植物提取物標準的規范以及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植物提取行業將進入依靠品質、技術驅動的良性發展階段,品牌信譽良好、技術創新能力強、資金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目前,我國是全球植物提取物第一大技術來源國。前瞻研究院統計表明,我國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植物提取物專利總申請量的58.66%;其次是韓國,韓國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植物提取物專利總申請量的12.74%。美國和日本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與我國專利申請量差距較大。
根據該統計數據,2010—2020年,我國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數量遙遙領先。2020年,我國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量為936項。韓、日、美三國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發展趨勢相似,韓國小幅領先其他兩國,但2020年三國相關專利申請量差距極小,依次達到48、34、45項。
在我國,廣東為中國當前申請植物提取物專利數量最多的省份,累計當前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742項。江蘇、安徽、山東當前申請植物提取物專利數量均超過700項。我國當前申請省(市、自治區)植物提取物專利數量排名前10的省份還有浙江、廣西、北京、上海、湖南和四川。
2010-2016年期間,我國主要專利申請省份數量差距不明顯,但是自2016年后,廣東逐漸與其他省市拉開距離,并一直位居榜首。近年來,各省份均呈下降趨勢,廣東仍有斷層式領先優勢。
目前,專利申請人的市場集中度并不高。2010—2021年9月,全球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人前10所占的比例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10年時相關數據為11.33%,至2021年9月波動下降至8.85%。
上述數據同時表明,截至2021年9月,全球植物提取物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前10申請人幾乎盡數被日本占據,只有歐萊雅來自法國。前10排名如下:諾薇雅、一丸自然美健有限公司、花王株式會社、株式會社資生堂、獅王株式會社、株式會社愛茉莉太平洋、歐萊雅、株式會社LG生活健康、寶麗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株式會社高絲。
其中,諾薇雅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為150項。一丸自然美健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其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數量134項。2013年后,全球前10大植物提取物專利申請人申請的植物提取物專利數差距縮小,直到2018年,諾薇雅開始出現領先之勢,但總體而言前,前10申請人申請數絕對值均較小,差距不大。
目前,全球植物提取物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前10申請人技術主要布局在細分領域。
總而言之,對于植物提取行業的龍頭企業而言,由于受到單品市場規模較小的制約,尋求多品種發展是必然選擇。各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積累的原料、技術、規模或客戶資源的優勢,積極開發新品種或新業務。首先,以完善的采購及銷售網絡為核心優勢,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植物提取物產品服務,豐富產品線。據了解,目前,大企業的產品數已達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品種;其次,以技術研發及工業化生產能力為核心優勢,為客戶提供品質穩定、高性價比的產品,產品線聚焦數個大單品。據了解,晨光生物已成為國內植物提取行業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植物提取行業位居第一梯隊,逐漸追趕或超越Frutarom(以色列)、Kalsec(美國)、Synthite(印度)、Lycored(以色列)等國外植提龍頭企業。
(楊曉晶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