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日前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全面推行,農業、服務業等領域清潔生產進一步深化,清潔生產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清潔生產產業不斷壯大。同時也提出了到2025年,工業能效、水效較2020年大幅提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0萬畝。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8%、10%、10%以上,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0萬畝,全國農膜回收率達8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等具體指標。
《方案》要求,加快推行農業清潔生產。一是推動農業生產投入品減量。加強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各環節的監督管理,科學、高效地使用農藥、化肥、農用薄膜和飼料添加劑,消除有害物質的流失和殘留,減少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組織農業生產大縣大市開展果菜茶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不斷提高主要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
二是提升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水平。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形成高效、清潔的農業生產模式。嚴格灌溉取水計劃管理,大力發展旱作農業,全面推廣節水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深化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水稻側深施肥等高效施肥方式。全面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推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加快構建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大力推廣種養加一體化發展模式。
三是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善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積極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加強農膜管理,推廣普及標準地膜,推動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有效防治農田白色污染。因地制宜采取堆漚腐熟還田、生產有機肥、生產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等方式,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力度。在糧食主產區、畜禽水產養殖優勢區、設施農業重點區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區等農業廢棄物資源豐富區域以及洞庭湖、丹江口水庫、太湖、烏梁素海等重點流域湖泊水庫周邊區域,深入推行農業清潔生產,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案例。
此外,《方案》還明確,突出抓好工業清潔生產,重點做好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潔替代、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清潔低碳改造等任務。積極推動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清潔生產。加強清潔生產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做好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推動清潔生產技術裝備產業化、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服務業等重點任務。深化清潔生產推行模式創新,做好創新清潔生產審核管理模式、探索清潔生產區域協同推進等重點任務。《方案》聚焦清潔生產領域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舉措,部署了五大重點工程,包括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農業清潔生產提升、清潔生產產業培育和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工程。
推行清潔生產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系統工程。為推動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方案》提出加強組織實施、完善法律法規標準、強化政策激勵、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等4方面推行清潔生產的保障措施。明確地方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力度鼓勵和促進清潔生產,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區清潔生產重點任務,制定具體實施措施。
(記者韓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