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維生素市場迎來發展機遇,眾多從事維生素生產的企業也在加速IPO步伐,天新藥業就是其中一員。
5月12日,江西天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新藥業”)首發獲通過,這是今年過會的第144家企業,此次IPO,天新藥業擬募資23.98億元,其中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上市前天新藥業持續大手筆分紅。2018-2020年,公司三年累計分紅28.53億元,與此次募資金額差額不到5億元,同期其累計凈利僅為27.33億元,3年累計凈利還不夠分紅。
天新藥業是一家家族企業,許江南、許晶父女二人合計控制公司73.79%股份,上述分紅約有21億元流進了實控人一家的腰包。許江南父女還曾卷入多起受賄案。
天新藥業主要從事單體維生素業務,近年來,受主營產品價格下滑等影響,其毛利率呈下滑趨勢,而公司研發費率僅2%左右,同行墊底,上市后如何突破困局尚待考驗。
對于上述問題,5月13日,長江商報記者向天新藥業公開郵箱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天新藥業尚未回復。
核心產品收入大降業績下滑
資料顯示,天新藥業主要從事單體維生素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維生素B6、維生素B1、生物素、葉酸、維生素D3、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維生素E粉等。
招股書披露,天新藥業產品不但暢銷國內,而且遠銷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具有較高的行業美譽度。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是天新藥業的兩大主要產品,收入占比均超過30%。不過,這兩大產品近年來收入規模持續下滑。
具體來看,天新藥業維生素B6的收入規模由2018年的13.27億元下降至9.7億元,維生素B1的收入規模由10.55億元下降至7.93億元。相較之下,生物素在2020年實現量產,進而提升了該產品的業務規模及收入占比。
究其原因,受國內供應量增長較大影響,自2019年起上述兩款產品的平均單價持續走低,導致天新藥業核心產品收入規模縮水。2021年上半年,天新藥業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的銷售單價分別為137.65元/千克、162.01元/千克,較2018年下降近50%。
這也進一步導致公司的毛利率下滑。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1.42%、51.80%、55.09%、46.03%。
基于上述因素影響,天新藥業近年來營收增長乏力,業績呈現下滑態勢。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5.78億元、20.25億元、23.04億元和12.6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98億元、7.38億元、8.97億元和4.25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天新藥業的研發費用率顯著低于同行。報告期,天新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44億元、0.48億元、0.49億元和0.24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總收入的1.69%、2.38%、2.14%和1.92%,這一占比在同行中墊底,同期行業平均值分別為5.48%、5.99%、4.7%和4.69%。
實控人父女大肆分紅涉多起受賄案
此次IPO,天新藥業計劃募資23.98億元,其中欲投入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申報前夕,天新藥業曾進行過大舉分紅。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天新藥業分別分紅10.01億元、7.88億元和10.64億元,累計分紅金額約為28.53億元,而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合計僅有27.33億元,低于分紅金額。
目前,天新藥業的實控人為許江南、許晶父女。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許江南直接持股51.68%、間接持股7.11%,合計持有天新藥業58.78%的股份;許晶為許江南之女,直接持股15.00%,間接持股0.99%,合計持有天新藥業15.99%的股份。
許江南父女二人合計控制公司73.79%股份。據此推算,天新藥業三年約有21億元分紅流進了實控人一家的腰包。
因此,業內表示,上市之前如此大舉分紅,不由令人質疑天新藥業分紅動機及補充流動資金的合理性。
此外,天新藥業實控人許江南還曾涉及受賄案。除了天新藥業外,許江南和許晶父女二人名下還有多家公司,包括房地產企業浙江榮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浙江榮遠”)、天臺榮遠璟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據浙江省仙居縣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發布的刑事判決書顯示,2004年至2009年期間,被告人余昌杰利用擔任天臺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天臺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的職務便利,為天新藥業在項目立項、獲取資金補助上謀取利益,收受天新藥業法定代表人許某2以投資回報名義所送的人民幣95萬元。在2009-2013年,余昌杰利用職務便利,為浙江榮遠謀取利益,索取或收受浙江榮遠法定代表人許某1共計人民幣40萬元。
對于上述情況,天新藥業雖在招股書中有所提及,但僅指出實際控制人許江南曾作為“證人”涉及受賄案件。
業內表示,天新藥業產品較為單一,主要產品單體維生素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其銷量及單價易受市場供需影響呈現波動態勢,同時募集資金補流,此舉耐人尋味,加上行賄案,這些或將成為其上市之路的絆腳石。(記者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