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記者王秀娟報道:當前,我省冬小麥從南到北已進入灌漿期。這一時期,是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小麥灌漿期管理要點”,提醒麥農抓緊時間開展“一噴三防”,適當澆水,適量施肥,確保灌漿速率,爭取較高粒重。
抓緊實施“一噴三防”。小麥進入灌漿期,要抓緊時間,使用殺蟲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混配劑田間噴霧,一次噴施達到防病蟲、防早衰、防干熱風、防倒伏、增粒增重的效果。要做到“一噴三防”全覆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多噴增次。噴施液要科學配制,用藥、用肥量要準確,切勿隨意增減藥、肥和調節劑的使用量,以免產生藥害、燒苗或藥效不足的情況。要有針對性的預防赤霉病、白粉病、條銹病和粘蟲。田間噴施要選擇在早晨無露水時或下午四時后進行,噴施6小時內遇雨要重噴。小麥收獲前15日內要避免在混配劑中使用農藥,以免造成殘留。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安全作業。
適當澆水。澆好小麥灌漿水,能有效調節土壤濕度,保根護根,有利于養分的運輸和干物質的積累,提高粒重,還能減輕干熱風的危害。小麥一般在揚花后10天澆灌漿水,澆水期內遇雨,可以不澆,降雨量不足,仍要進行澆水。注意在大風來臨前要停止澆水,避免發生倒伏。
適量施肥。小麥灌漿期仍然需要一定的氮肥,以延長綠葉期,保證葉片的光合作用,增加粒重,改善品質。但氮肥的使用量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小麥貪青晚熟。一般畝施尿素不超過5公斤,可適當補充磷、鉀肥,以有利灌漿,促進增產。(記者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