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種因素短期影響乳制品需求,全球乳業巨頭恒天然下調原奶收購價預期。
5月9日,恒天然宣布其2021/2022年度的原奶收購價預期區間將從每公斤乳固體9.3-9.9新西蘭元下調至每公斤乳固體9.1-9.5新西蘭元。這將降低原奶收購價區間的中位值,支付給奶農的奶價將從每公斤乳固體9.6新西蘭元降至每公斤乳固體9.3新西蘭元。
據恒天然財報顯示,2021財年全球對乳制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加上供應受限,導致牛奶價格高企,僅上半財年原奶平均成本就上漲了近30%。值得一提的是,在投入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該公司仍然實現了盈利,并且恒天然2021財年大中華區息稅前利潤增長了10%,至4.03億新西蘭元。
今年3月份,恒天然公布2022財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集團總營收107.97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468.68億元),增長9%。調整后稅后利潤3.64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15.8億元),下降13%。
原奶價格依舊高企
據恒天然發布的最新全球市場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致使部分港口擁堵和供應鏈延誤,從而導致中國3月份對恒天然乳制品的進口量大幅下降至11.5萬噸,同比大幅減少29.1%。不過,雖然原奶的供需杠桿出現浮動,導致新西蘭原奶價格有所回落,但依舊保持高位運行。
對此,恒天然表示,全球乳制品價格的變化偏離記錄水平,但每公斤9.3新西蘭元的價格,仍然是最高的原奶預測價格。
恒天然進一步表示,預計2022年下半年,由于飼料、化肥和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將繼續影響北半球的原奶生產,全球原奶產量將繼續受限。但隨著短期影響得到控制,需求將獲得恢復。
國內原奶價格方面,多家機構在最新研報中表示,近期玉米、小麥、大豆等原料價格上行,導致飼料價格持續走高。并且,受疫情影響,進口奶牛費用和周期持續上漲,奶源短期缺口比較明顯。預計在2022下半年之前,我國原奶需求供給保持緊平衡。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由于奶源自給率不足,國內各大乳企仍不得不進口高價原奶。從原奶進口方面來看,中國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累計進口大包奶粉約127.5萬噸,同比增長31.2%,平均價格為3604美元/噸,同比上漲7.3%,其中從新西蘭進口的大包粉達到88.9萬噸,占比69.7%。
對于原奶價格高企的問題,目前各大乳企正積布局上游奶源,提升奶源自給率,控制成本上漲。
2021年,光明乳業以6.12億元收購小西牛公司60%股權,以完善在西部的奶源、產能和市場布局。同年,三元股份以現金約11.29億元收購上游奶牛養殖企業首農畜牧46.37%股權,并于2022年1月完成股權交割,收購完成后持有首農畜牧51%股權,首農畜牧成為光明乳業控股子公司,產業鏈得以進一步完善。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在疫情長期的影響下,中國奶源短缺的現狀將會持續,進口風險增大,掌控奶源成為乳企規避風險的首選。各大頭部乳企積極布局上游端,保障了乳制品質量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競爭力。”
2022上半財年利潤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恒天然是由一萬多個奶農家庭所組成的全球性乳制品營養公司,1973年,恒天然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企之一。根據公司早前披露的信息,大中華區已經恒天然在全球范圍內最大、最重要的市場。
去年9月份,恒天然發布了2021財年業績。“大中華區依然是我們的重要市場,該地區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增長10%至4.03億新西蘭元。這歸功于我們餐飲服務渠道的實力、中國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及中國市場對乳制品的熱愛。”彼時,其首席執行官MilesHurrell這樣指出。
當前,恒天然已經進入2022財年,新財年的表現自然成為焦點。據恒天然發布2022財年中期(2021年7月-2022年1月31日)業績,總收入為107.97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468.68億元),同比增長9%,調整后稅后利潤為3.64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同比下降13%。
恒天然表示,原奶價格上漲給餐飲服務和消費者業務的利潤率帶來了壓力,許多市場也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較低的新西蘭牛奶產量減少了恒天然的總產量,進而影響整體銷量。
其中,大中華區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下降了20%,至2.36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0.32億元)。恒天然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6.57億新西蘭元,據此估算,大中華區貢獻了恒天然36%的利潤。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2財年中期,恒天然餐飲業務收入10.06億新西蘭元,占比約為三成,同比增長了3%;調整后稅后利潤0.89億新西蘭元,較上年折半。毛利率下降為17.2%,上年同期為27.2%。對于餐飲業務利潤下滑,恒天然稱由于投入成本在過去六個月里大幅攀升,無法以同樣的速度調整市場銷售價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上半財年,恒天然大中華區專業餐飲服務團隊在烘焙、飲品等渠道及品牌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恒天然表示,餐飲服務渠道是大中華區業務的重要貢獻者,并在過去幾年顯著擴張。集團現在在中國的403個城市開展業務,而去年同期為372個城,而茶在大中華區市場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品類。(記者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