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工業強區目標,重慶市萬州區奮力奔跑不息。一季度,全區規模工業以產值增長19.5%、利潤增長116.8%的量質齊升勢頭,實現了“開門穩”“開門紅”。
提速增效
工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彰顯出萬州工業經濟的“加速跑”,展現出工業強區建設的新成效。
據統計,一季度,全區規模工業完成產值106.7億元,同比增長19.5%,增速高于全市3.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7.8%,高于全區GDP增速2.6個百分點,較1至2月提高2.1個百分點。
其中,3月當月規模工業完成產值41.0億元,同比增長25.7%,環比2月增長37.1%,推動全區規模工業連續3個月保持15%以上的強勁增速,穩定駛入發展“快車道”。
多維度觀察運行走勢,萬州工業經濟亮點頻閃——
經開區挑起發展“大梁”。一季度規模工業完成產值85.84億元,同比增長19.4%,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80.4%,發揮了主陣地、主力軍作用,以硬實力、大擔當挺起了智能循環型工業“脊梁”。
五大重點產業持續發力。一季度完成產值68.6億元,同比增長17.2%,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64.3%,拉動全區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1.3個百分點。其中,智能裝備產業產值增長23.3%,新材料(建材)產業產值增長19.3%,汽車制造產業產值增長13.7%。
20戶重點企業支撐有力。一季度完成產值75.1億元,同比增長18.4%,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70.5%,拉動全區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0.9個百分點。其中,維都利、湘渝鹽化(含索特)、華歌生物(含中邦)等3戶企業增速超過30%。
20戶成長型企業快速成長。一季度完成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70.3%。其中,大全泰來、昆侖儀表、千能機械等3戶企業增速超過50%。
不光量上擴張,更有質的提升。一季度,全區規模工業完成營業收入99.84億元,同比增長11.8%;實現利潤總額4.31億元,同比增長116.8%,企業效益加速回暖。
強基聚能
開工竣工重點項目19個
風輕日暖,平湖微瀾。把目光投向主戰場萬州經開區,一幕幕壯闊的產業項目建設場景,如火如荼呈現眼前。
高峰園內,占地約212畝的金龍電工新能源高端裝備線材線纜項目全速推進,工地上挖掘機揮舞長臂,工程車往來穿梭,開工短短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場平工程的70%。
九龍園內,湘渝鹽化投資15.4億元實施的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已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今年12月底竣工投產,于節能減排中實現綠色轉型發展。
新田園內,總投資30億元的中儲糧糧食倉儲物流項目鏖戰正酣,一期830多根基礎樁已全部完成,可望年內具備裝糧條件,借助“鐵公水”聯運優勢引領臨港經濟崛起。
今年以來,萬州緊緊扭住項目建設“牛鼻子”,以項目擴投資、促轉型、穩增長,不斷夯實工業強區“動力引擎”,提速打造長江上游綠色智造基地,加快建設三峽庫區經濟中心。
全區上下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干,對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點工業項目設立專項指揮部,統籌協調、強化服務,倒排工期、打表推進,力促項目早建成、早投產。
在汗水澆灌下,抓項目、穩投資“開花結果”。一季度,萬州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3.23億元,同比增長14.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28.3%,為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此外,華歌生物年產1.5萬噸敵草快二氯鹽、詩仙太白技改擴能(一期)等5個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維都利鋰離子電池生產、平湖金龍新能源高端裝備線材線纜等14個重點工業項目開工建設,不斷孕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齊抓共推
工業強區建設合力形成
令人振奮的成績單背后,是工業戰線勇擔使命、事爭一流,當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鏗鏘步履。
今年以來,萬州聚焦“一區一樞紐兩中心”建設,堅持工業立區、工業強區不動搖,以經開區為主戰場,大力發展智能循環型工業,圍繞五大重點產業深耕發力、補鏈延鏈,持續壯大工業總量,提升工業發展質量。
今年2月25日,區委、區政府召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抓好企業發展、增量培育、轉型升級、平臺建設、服務保障,接力續寫工業強區建設新篇章。
新征程上,全區上下牢固樹立“工業強區”戰略導向,堅持把工業擺在經濟發展中的突出位置,以起步就要沖刺、開局就要帶頭帶動的奮進姿態,聚力智能化、供給側、高質量,匯聚起大抓特抓共抓工業的磅礴力量,為加快工業強區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 解書睿 徐進 翁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