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的藍圖繪就。1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推進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確定兩階段發展目標,部署六大重點任務,推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強勢起步。
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規劃層面,成為國家政策的組成部分。省發改委副主任、省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翔介紹,省委、省政府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中謀劃山西發展,作出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的重大決策,對于山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的戰略歷史意義和現實發展意義。
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體化經濟區以中北高新區、陽曲產業園區、忻州經濟開發區、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為建設重點,牽引帶動周邊地區聯動發展,涉及太原市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迎澤區、萬柏林區、古交市、陽曲縣,忻州市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繁峙縣、代縣、五臺縣。其空間布局為 “一核雙軸多組團”。一核,以太原為核心,引領帶動忻州與太原、雄安新區相向發展,提升基礎設施和產城融合水平,建設開放發展前沿城市。雙軸,以雄忻高鐵、108國道沿線為雙主軸,輻射青銀高速等交通干線,串聯太原至忻州主要城鎮及產業密集區,聯動周邊城鎮發展。多組團,打造形成繁峙—代縣—五臺、忻府—定襄—原平、尖草坪—陽曲—古交、杏花嶺—迎澤—萬柏林4個城鎮組團。
按照2025年和2035年兩個時間節點,《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區域創新力、競爭力、帶動力大幅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達到25%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5%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顯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域協同發展大格局中的位勢和影響力實現躍升;到2035年,經濟集聚度、區域融合度和政策協同度顯著提升,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區域首位度顯著提升,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高效暢通,整體達到全省領先水平,成為全省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圍繞上述目標,《指導意見》部署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包括創新財稅支持政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全新人才引育機制、健全政策協同機制等。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包括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織密太忻公路網絡、完善機場布局和功能、統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完善能源水利設施、一體化建設智慧城市等。
建設轉型發展產業新體系,包括打造太原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打造百億級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業集群、打造新型綠色能源產業集群、打造專業化品質化高端化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生態文旅康養產業集群、打造優質高效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等。
打造太忻科創共同體,包括共建創新合作平臺、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快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
構建與京津冀聯動發展高地,包括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協同提升開放樞紐功能、做強做優區域開放平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
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宜游區,包括高質量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打造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樣板、加強生態環境共建共治、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推進醫療衛生一體化、協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等。(何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