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于10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這是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專門性法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重慶檢察機關立足法律監督職責定位,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持續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守護視障人士“腳下的安全”,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
檢察建議
讓“失蹤”的盲道亮出來
“現在,占用盲道的情況基本解決了,視障人士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前不久,南岸區檢察院檢察官來到南岸區南坪鎮回龍路蘭湖天公交站附近,對該院辦理的侵占盲道公益訴訟案開展“回頭看”。
2020年5月,南岸區檢察院檢察五部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南坪鎮回龍路蘭湖天公交站附近、海棠溪松藻小區門口等地普遍存在車輛違規停放占用盲道、固定設施破壞盲道等情況。
還有哪些盲道存在問題?該院立即對轄區已建成盲道的使用情況開展巡查,并進行調查取證。
“我們走訪中發現,在轄區多處主干道上的盲道存在修建石墩、停放車輛等情況,不少盲道還存在紋路受損、年久失修等現象。”承辦檢察官劉健生說。
盲人出行本就不便,盲道被占更是雪上加霜。同年7月,經市檢察院第五分院審批,南岸區檢察院向有關部門送達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依法對侵占、損壞公共場所、城市道路范圍內盲道等無障礙設施的行為進行處理,加強維護管理,確保無障礙設施的正常使用。
有關部門隨即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對盲道缺失、設施不合理的現象逐一登記造冊,并進行增設改道;對占用盲道問題,加大巡查和執法力度。截至目前,南岸區共整治盲道1300平方米,曾經“失蹤”的盲道亮出來了。
據了解,為守護視障人士“腳下的安全”,市檢察院印發了《關于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在公共安全領域探索公益訴訟辦案,將道路交通安全列為重點拓展范圍,部署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為民辦實事 破解老大難”專項監督,明確將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未依法設置無障礙設施、違法侵占無障礙設施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現象納入專項監督重點。
延伸職能
推動無障礙環境綜合治理
為助推無障礙環境建設,全市檢察機關找準痛點難點,與各級各部門有機協作、系統推進,提升監督實效,切實解決問題。
在江津區幾江街道斑竹巷路口,環衛手推車、垃圾桶隨意擺放在擁擠的街道上,占用著盲道。針對這一現象,江津區檢察院聯合區城市管理局成立盲道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多次帶隊進行“馬路辦公”,重點整治環衛設施占用盲道問題,實施環衛手推車專用停車位試點,目前中心城區已投入使用411處停車位,有效避免了占用盲道。
“我們多次開展‘回頭看’監督檢查,如今暢通無阻的盲道讓視障人群安全出行得到了保障。”江津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彭剛說。
20多萬名大學生,4萬余輛自行車——每逢周末,來往穿梭的共享單車成為重慶大學城的一道靚麗風景。
大學城地勢平坦,是共享單車的集中使用地,單車存放量和使用率占全市60%以上。然而,由于部分單車企業的過量投放和不規范管理、部分用戶隨意停放,共享單車在公路、人行道上亂停亂放,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幾個月前,接到群眾舉報,沙坪壩區檢察院派出專項工作小組前往大學城開展“拉網式”巡查,走訪沙坪壩區殘疾人聯合會等相關部門,了解轄區無障礙設施建設、維護、管理情況。
隨后,該院分別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2份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及時清理占用盲道的單車,并提升共享單車智能化管理。相關部門立即開展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專項整治工作——約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引導運營商科學投放共享單車,并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目前,該區已打造站、場、點三級停車系統,規劃共享單車停車位1.2萬余個。
此外,重慶高新區綜合執法局還投入100余萬元建立共享單車智慧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精準分析車輛投放及運營情況。
鞏固成效
守護公益著眼長遠
針對視障人群盲道被占用、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市檢察院商請市城市管理局開展“人行盲道安全暢通治理監管執法專項行動”,整治城區人行道、盲道1000余公里。截至今年10月,全市檢察機關在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2件,讓視障人群出行更加安全。
與此同時,市檢察院正完善社會參與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出臺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建立公益訴訟觀察員等制度,努力拓寬公益受損線索來源渠道。
“無障礙環境建設在解決相關設施‘有沒有’的同時,更要努力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將持續關注特殊人群利益,通過常態化監督促進無障礙設施的規范建設和管理,主動加強與城市管理、住建、殘聯等部門溝通聯系,推動形成無障礙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合力,傳遞司法溫情。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在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的基礎上,提出了“有無障礙需求的社會成員”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無障礙需求者并不只有殘疾人,老人、意外受傷者也存在無障礙需求,提重物者、推嬰兒車的成年人也可能存在情境性的無障礙需求。”全市檢察機關將持續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檢察建議或提起公益訴訟,保障更大群體公共利益。(記者 郭曉靜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