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北區五寶鎮下灣村黨支部按照“抓黨建、聚合力、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兩眼向下”服務群眾,通過建組織、強鏈條、聚產業,構建黨建引領、產業鏈接、互促共贏的“鏈上黨建”工作體系,著力發展壯大特色水果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建強戰斗堡壘
畫好水果產業“同心圓”
過去的下灣村以種植傳統農業為生,全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缺乏支柱產業。而下灣村地處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優越,物種資源豐富。充足的陽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肥沃多樣的土壤,賦予了特色水果與生俱來的發展優勢。立足這一優勢,下灣村黨支部書記王華牽頭利用200余畝荒山種植特色水果。
經過前期調研,下灣村在全村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讓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10余名黨員示范帶頭發展精品水果種植,成立了下灣水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
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勸導11戶漁民退捕轉產,全部上岸改種水果,為“十年禁漁”護航,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為保障水果的產量和質量,設置了黨員責任區,將黨員的身份亮出來、責任掛出來,確保果園各個區域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果農參與”的良好格局。
“成立了合作社黨支部之后,黨員們積極主動承擔起果樹管理任務,自發分工、輪流值守,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不能阻擋他們到地里查看果樹生長情況的腳步,大家都充滿了期待,盼著來年能有個好收成、賣個好價錢。”下灣水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李操說。
強化技術支撐
搭好產業發展“致富橋”
“以前按照老方法種的葡萄只能賣3塊錢一斤,畝產也只有五六百斤,自從跟著專家學習了科學種植的技術,我們培育的新品種葡萄今年畝產達到1000斤,價格能賣到每斤20元。”談到水果收益,下灣村果農李大哥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為了提升果農們的果樹管護技能,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下灣村黨組織通過“引進來”的方式,大力邀請果樹種植專家圍繞果農經常遇到的果樹種植、土壤施肥、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進行詳細講解,提升了果農防治果樹病蟲害、果樹管理的能力。
同時通過“走出去”,帶領果農去外地調研“取經”,考察學習先進的技術,有效提高了果農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果樹栽培水平,為果農增收增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采取綠色、生態、科學的種植方式,下灣村種出的特色水果品相好、口感佳、營養豐富。產出的夏黑、玫瑰香、巨玫瑰葡萄籽小、果肉厚實、味甜清香,吸引著廣大市民爭相購買,供不應求;五星大枇杷個頭圓潤、味道清甜、汁水豐富,畝產800斤,每畝銷售額達1.2萬元;百花香桃果肉脆嫩、纖維細膩、口感純甜;桂花李脆甜脫骨、脆爽多汁、皮薄核小,一上市就引爆市民和游客們的搶購熱潮。
目前,下灣村種植特色水果的果農平均每畝果園收益在1萬元左右,實現了從荒山零收入到“金山聚寶盆”的蛻變,讓農民收入有了質的飛躍。
延伸產業鏈條
升級鄉村旅游“目的地”
經過合作社與農戶們幾年的不懈努力,下灣村特色水果種植品種增多,品質也不斷優化,并通過了無公害認證。合作社成員們意識到要想打開銷路,就要打響品牌效應,于是將包裝升級為具有特色的精品水果伴手禮盒,提高產品附加值,擦亮下灣村特色水果品牌。
主動出擊開拓市場渠道,到觀音橋商圈展銷,以優良的品質獲得了市民的青睞,不斷吸引“回頭客”,遠銷華北地區。2019至2022連續三年舉辦伏季水果節,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匯聚了人氣、暢通了銷路。
“五寶離主城比較近,開車30分鐘左右就到了,孩子放暑假,我們帶她來體驗鄉村生活,可以自己從樹上采摘桃子、李子、葡萄,她特別高興,這也是給她上了一堂田園課。”從主城驅車前來采摘游玩的張女士說道。
據悉,目前五寶鎮已種植特色水果3000余畝,形成了春有櫻桃枇杷桑葚、夏有脆李葡萄香桃、秋有桂圓芭蕉火龍果、冬有血橙草莓甜棗的“全季性”水果產業結構。年接待游客百萬人次,幫助200余名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種植戶年均純收入1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