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組信用卡債務?不用擔心,我們能幫你和銀行協商,分期還款還能免罰息。”“信用卡逾期不用擔心,加微信,入群手把手教你全套‘反催收’技巧。”近日,正因一筆信用卡逾期焦頭爛額的小曲被精準地投放了N條短信,從此她踏入了一個新的“反催收江湖”,稀里糊涂就變成了年輕的“老賴”。
在這個反催收陣營里,有和她一樣因為欠債而焦慮的人、有想方設法“擼口子”(指到容易發放貸款的機構或平臺上申請貸款)不還債的“老賴”,而把他們聚到一起的則是一波自稱專業提供信用卡債務重組服務的反催收組織,旨在教唆他人躲避欠款催收,想辦法免除欠款或利息。此種行為不僅造成信用卡逾期率、不良率飆升,更嚴重擾亂了金融平安秩序,糟蹋了社會信用體系。那么,為何消費者會頻頻掉入“反催收”陷阱?消費者要怎樣避免反催收機構的種種套路?
有組織地與銀行協商還款 反催收慣用套路了解一下
“反催收聯盟”通過互聯網平臺傳播反催收技巧,招攬客源,教唆債務人惡意投訴,幫助債務人制造虛假困難證明材料來與銀行協商還款,最終達到減免費息、分期還款的目的,甚至在協商完成后將債務人的信息販賣給其他機構,形成鏈條化、專業化運作模式。具體來說,“反催收聯盟”慣用套路有以下幾種:
(1)偽造材料,假裝弱勢群體申請減免費息。
疫情后,不少打工人收入驟減面臨還款壓力,為此銀行針對困難人群推出一系列延期還款、減免費息之類的政策。“這些政策原本是惠民,但反被‘反催收聯盟’鉆了空子,2020年4月份開始,我們信用卡部門陸陸續續收到不少偽造村(居)民委員會開具的經濟困難證明材料或醫院開具的身患重病的證明材料,以期獲得政策減免優惠。”平安信用卡負責人透露道,“這些材料偽造痕跡太明顯,內容雷同,甚至出現連錯別字都是一樣的情況。”
(2)惡意投訴向銀行施加壓力。
隨著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監管機構開通“投訴”渠道,在銀行與持卡人之間搭建平等溝通的平臺。這一原本促進持卡人和銀行溝通的便捷途徑,卻被“反催收聯盟”利用。“反催收聯盟”指導債務人致電銀保監會投訴維權熱線或各地區的銀保監局投訴專線進行惡意投訴,甚至歪曲事實誣告銀行、要挾銀行,以達到免除利息或延期還款的目的。近年來,銀行的投訴量激增,而監管部門對銀行有投訴解決率的考核要求,面對惡意投訴銀行方面壓力較大。
(3)借助輿論壓力倒逼銀行。
“反催收聯盟”將債務人包裝成“受害者”,頻繁在各大媒體發聲,以杜撰案例、夸大其詞、扭曲事實等方式制造噱頭吸引媒體的注意,誘導媒體發布針對銀行的負面輿情,借“輿論綁架”抹黑銀行,迫使銀行妥協,達到減免還款金額、延期還款、修復征信的目的。
反催收套路違法挑戰法律底線 法律嚴懲不貸
不難看出,為了達成信用卡債務延期還款、免除利息的目的,“反催收聯盟”的套路完全無底線,這無疑是在公然挑戰法律權威。現金融監管、公安、網信等職能部門已聯手加大打擊力度。
今年10月,廣東銀保監局出臺《廣東銀行保險機構涉刑案件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與地方公安、司法、監察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對“反催收”惡意舉報謀取不正當利益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現象加大打擊;上海、河北等多地的反催收聯盟被警方帶走調查,其中上海打掉了一家“退款工作室”,抓獲了12位犯罪嫌疑人;河北抓捕了一家號稱律師組成的“債務調節中心”,涉及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與此同時,平安信用卡聯合多家銀行出臺打擊反催收黑產方案,這些方案中包含堅決不協商的“訴即訴”機制:一旦接到疑似信用卡反催收聯盟投訴的案件,銀行堅決不協商,直接采取司法訴訟手段,依法追究反催收、逃廢債失信人的法律責任。
若遇上信用卡逾期,切勿抱著僥幸心理,投靠反催收聯盟,誠信履約方為正途。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