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當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股市熔斷。其實在國外成熟的市場都存在熔斷機制,而我國則沒有,但我們曾經卻擁有過。今天咱們就來講講什么是股市熔斷機制。
簡單來講,熔斷就是為了防止風險設置一個上漲和下跌的峰值,當達到這個峰值的時候就會觸發熔斷,市場就會暫停交易或停止交易。比如A股曾經的熔斷價格就是5%和7%。意思是大盤上漲或下跌到5%的時候系統就會停止價格申請暫停交易,這就類似于保險絲原理,而設定的價格就是被燒斷的保險絲。
2015.12.4深交所,中金所,上交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分別采用5%和7%兩檔熔斷數值,并且在2016.1.1日起正式實施。由于當時的市場處于暴跌階段,希望通過該機制的實施來有效控制風險。
當大盤跌到5%的時候市場將暫停交易15分鐘,15分鐘后再恢復交易。而交易恢復之后如果繼續跌到7%,那么當天將停止交易提前收盤。結果該制度實時的當天大盤就跌到了7%,于是提前收盤。
熔斷機制在指數和個股上均存在,而道理都是一樣的。有的人會將熔斷機制和漲跌停板制度相混淆。兩者的共同點都是通過設置價格的上下限來控制風險。而不同點是熔斷后的市場為停止交易,而漲跌停板只是對價格設置了極限,并沒有停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