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家標準GB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于今年9月1日實施,福建省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在前期專項整治的基礎上,積極走進轄區企業,檢查規范月餅、茶葉等重點商品包裝。
位于廈門市中山路的“黃則和花生湯店”是國內首批“中華老字號”,也是廈門城市的一張旅游名片。隨著中秋節臨近,該企業開始生產月餅禮盒、廈門會餅等節令性商品,并將于中秋節期間上市。廈門市思明區市場監管局積極靠前指導,依據新國標及第1號修改單要求,對上述商品的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及包裝成本進行現場測算,結果均符合標準。執法人員同時指導企業規范有關商品標簽標示、內裝物生產執行標準合規性,與企業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國標實施背景下,更好傳承傳統風俗文化以及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等。
執法人員對月餅包裝情況進行檢查。資料圖片
位于廈門市湖濱北路的一家茶莊主要銷售武夷巖茶,今年5月因銷售的一款茶葉禮盒包裝空隙率超過75%的限量標準,被執法人員責令改正,并指導經營者及時對店內不同規格的茶葉禮盒進行全面排查,將過度包裝商品及時退回給生產商共同整改。執法人員再次上門檢查時發現,該品牌的大部分茶葉禮盒已成功“瘦身”,過渡期內尚未銷售完畢的舊版禮盒并未上架銷售。本次走訪中,經營者對新國標第2號修改單征求意見內容提出疑問,執法人員結合其所銷售的茶葉種類,從商品必要空間系數、包裝層數判定、商品總質量與內裝物質量比率等方面給予相應解答。
執法人員對茶葉包裝情況進行檢查。資料圖片
廈門市翔安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大部分商家銷售的茶葉符合規定要求,但有3家茶葉店銷售的部分茶葉空隙率不符合GB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規定,執法人員當場責令商家改正,立即下架上述過度包裝的茶葉。
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提示消費者,在購買茶葉時可以通過“一看、二問、三算”來進行辨識:看商品外包裝的豪華程度,包裝材料是否昂貴;在不能拆開商品外包裝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向商家詢問商品包裝層數;測量或估算外包裝的體積,并與GB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含第1號修改單)》允許的商品最大銷售包裝體積進行對比,看是否超標。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呼吁廣大消費者,選購茶葉時不看“顏值”、看質量,拒絕過度包裝,樹立科學理性消費觀,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杜絕鋪張浪費,如發現茶葉明顯過度包裝現象,及時撥打12315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