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重慶開州南門鎮三道河村,在鞭炮的迎接下,30歲小伙小譚回到了闊別20余年的家。眼淚止不住的他,給親人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對不起你們!”親人們趕緊扶起他:“回來了就好!”親人相擁,有笑有淚,寒暄不停……認親現場,陪同的志愿者們也紛紛落淚。
少不懂事離家出走
流浪多地尋親未果
小譚告訴記者,自己七八歲時,因為不懂事離家出走,坐上了一輛拉煤的貨車,從此與親人分別,開啟了“流浪之路”。
“貨車司機問我愿不愿意當他兒子,當時不懂事嘛,就說愿意,后來,跟著司機,我去到了福建,在他家待了一段時間后,我又跑出來了。”小譚回憶稱,在福建,自己待了六七年,之后,又坐火車到了貴州貴陽,在貴陽待了10多年。2018年,他又去到四川隆昌。
“我去這些地方,其實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尋找自己的親人。”小譚表示,自己很確定自己是川渝貴一帶的人,不過,小時候的記憶已模糊,具體地址不知,只記得家鄉有一個叫“三大河”(三道河)的地方,遺憾的是,這些年來,自己在四川、貴州多地尋找,都沒找到這個地方。
因為流浪,小譚沒法辦理身份證,這些年來,他都是打零工。“長大懂事了,很后悔小時候自己調皮離家出走,沒有進一步去學習,也讓親人牽腸掛肚。”小譚說。
尋親視頻發布半年
表哥一眼認出了他
雖然沒有任何音信,但小譚一直沒有放棄尋親,還通過警方錄入信息,進行了采血入庫。通過短視頻平臺,小譚也發布了多條尋親視頻,不過,因為傳播度不夠,并未收到有效的反饋信息。去年6月,在看短視頻時,他看到一個名為“鄰水甘彪”的賬號,看到該賬號經平臺官方認證為“尋人公益志愿者”,發布了多條幫人尋親的視頻,也成功幫助多名尋親者團圓。于是,他便聯系到賬號主人甘彪,希望尋求幫助。
在甘彪幫助下,小譚持續錄了尋親視頻,詳細介紹了自己以及家鄉的一些特征。“視頻發一次不夠,我就在我的賬號上反復發,間隔半月或者一月。”甘彪表示,從小譚講述來看,基本可以確定,小譚的家鄉在川渝一帶,于是,他向短視頻平臺建議,多向川渝地區的用戶進行推送,“事實證明,效果特別好,視頻發布后,很多川渝的網友轉發支持,很多開州的網友刷到小譚的尋親視頻,都在幫忙打聽詢問。直到去年11月,小譚的表哥看到。從發布尋親視頻到找到親人,前后不到半年時間。”
小譚的表哥萬先生向記者介紹,小譚從小就在他家一起玩耍,他倆感情非常好。“看到尋親視頻后,我一眼就認出來是他,他的模樣跟小時候沒有太大區別,只是人大了。”確定是表弟,萬先生第一時間通過短視頻平臺,與小譚單獨聊了聊。“我跟他進行了視頻,大家聊起了小時候的種種經歷,視頻之后,我百分百確定了。”
覺得虧欠家人太多
表示今后盡力彌補
萬先生透露,表弟離家出走后,家人們很是擔心,20余年來,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渠道尋找他,“包括他的爸爸、姐姐,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他爸爸年近七旬了,覺得自己老了找不動了,還委托我們一定要繼續找。我的媽媽,也就是他的姑姑,也一直囑咐我們,要把他找回來。好了,現在他回來了,家里的老人們也都安心了。”
11月6日,在甘彪等志愿者的護送下,小譚回到了自己位于開州南門鎮三道河村的家中。回家的小道上,幾百米長的距離,細心的親人們早已提前準備好了鞭炮,熱熱鬧鬧迎接他回家。見到親人,小譚再也忍不住,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我對不起你們,小的時候不懂事……”“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淚目的親人們也拉著他的手,反復地說道。
“我能夠回家,要感謝很多志愿者,四川的、重慶的。”小譚表示,尋親過程中,除了甘彪等提供幫助,開州當地志愿者王學炳也一直幫他聯系協調采血DNA比對事宜,四川廣安華鎣“讓愛回家服務隊”的志愿者王洪芬還給他提供了資金支持。“我是家中獨子,回到家還沒見到爸爸,因為他還在四川的姐姐家中。”小譚表示,離家這么多年,自己沒能盡孝,等到戶口和身份證的事情辦理完畢,自己將好好工作和生活,彌補對家人的虧欠。(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朱婷)